细菌感染的治疗.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细菌感染的治疗.ppt

细菌感染的治疗.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细菌学诊断常通过直接通过分离出病原菌达到疾病诊断的目的。也可通过检测病原菌的抗原成分、代谢产物或其核酸达到诊断目的。细菌学诊断(一)检出病原(二)病原菌的抗原检测血清学诊断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二)病原菌的抗原检测方法:沉淀反应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法对流免疫电泳另外:McAb(特异性和敏感性)酶免疫测定(EIA)胶体金标记等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常用的血清学诊断试验凝集试验:肥达反应沉淀试验:RPR、VDRL补体结合试验:检测Q热柯克斯体中和试验:抗O试验ELISA:检测炭疽芽胞杆菌保护性抗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凝集试验ELISA补体结合琼脂扩散特异性防治是应用获得性免疫的原理给机体注射或服用病原微生物或特异性抗体,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人工免疫人工免疫分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用于人工主动免疫方法通常称为预防接种或疫苗(vaccination)接种。人工被动免疫则用于应急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抗感染防治原则获得性免疫的产生的方式自然主动免疫:患病、隐性感染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疫苗、类毒素等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初乳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一)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是人为地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是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制剂有:疫苗/类毒素一)疫苗1死疫苗:用理化方法将免疫原性强的细菌杀死制成的。百日咳、伤寒、霍乱、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2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的病原体制成BCG、鼠疫和炭疽等的疫苗活疫苗与死疫苗的比较活疫苗死疫苗接种次数1次2-3次接种量小较大接种反应轻重免疫效果较好,维持1-5年差,维持0.5-1年毒力回升有可能不可能安全性有潜在危险性安全性好疫苗稳定性相对不稳定相对稳定保存不易保存易保存3基因工程疫苗将编码有效抗原组分的目的基因插入适当载体,形成重组DNA,再导入宿主细胞,目的基因随重组DNA复制而复制,随宿主细胞分裂而扩增,使目的基因表达大量有效抗原成分,由此制备的疫苗称为基因工程疫苗把HBsAg基因插入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制备HBsAg疫苗5核酸疫苗或称DNA疫苗、基因疫苗是将能编码引起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病原体免疫原基因片段和质粒载体直接注射入宿主体以表达目的免疫原,进而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新型疫苗二)类毒素(toxoid)类毒素是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制品加入适量的磷酸铝或氢氧化铝等制成精制的类毒素在体内吸收缓慢免疫效果好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二)人工被动免疫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免疫血清或制备好的免疫细胞,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的过程可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应急预防和治疗,但维持时间短。常用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抗毒素/抗菌血清/胎盘丙种球蛋白和血清丙种球蛋白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区别要点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物质抗原抗体或细胞因子接种次数1-3次1次免疫出现时间慢2-4周快立即免疫持续时间长数月-数年短2-3周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三)其他免疫制剂﹡干扰素:主要为INF-γ通过产生炎症反应和活化Mφ增强机体对胞内寄生抗染的能力﹡IL-2:能刺激T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集落刺激因子LAK细胞等这些细胞免疫制剂在抗菌免疫中应用不多主要试用于一些病毒性疾病和肿瘤(四)生物制剂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一)接种对象:根据发病的年龄、职业、流行地区确立接种对象二)接种途径:死疫苗、类毒素接种量大,常用皮下注射;活疫苗接种量小,常用皮肤划痕、皮内注射、口服及喷雾等;丙种球蛋白、动物血清和抗毒素采用肌肉注射(三)接种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死疫苗接种剂量大,常分2-3次注射,间隔时间随免疫力建立情况而定,伤寒疫苗产生免疫力快,间隔7-10天,类毒素吸收较慢,间隔3-4周。一般需1-2年后再接种一次(四)接种反应及预防接种禁忌症1.一般反应:2.异常反应:3.应用生物制品的禁忌症三、微生物感染的治疗1.化学类药物核苷类药物:如阿昔洛韦、阿糖胞苷等非核苷类药物:如甲酸磷霉素蛋白酶抑制剂:如英迪纳瓦、瑞托纳瓦可抑制HIV蛋白酶2.新抗生素3.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4.治疗性疫苗5.基因治疗剂6.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