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优选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优选版.doc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优选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桂成伟一、设计理念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视障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从普通校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在学科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照顾差异。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有着承前启后作用,通过本节的知识,有助于形成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使整章知识系统化。二氧化硫是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可巩固和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认识。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关系,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教材处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书中硫单质的性质留作课后自学,将书中实验4-7进行改进,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首医附中高中一学生,学生的学习基础总体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指导尤为重要。四、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胆猜想和实验验证等活动,使学生学习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初步体会推理、假设、验证的科学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加深学生对环境的理解和关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融入社会的能力。五: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上面的分析,考虑学生本身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大气的污染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六、教法、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推测性质-实验验证的过程,通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七、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初识二氧化硫→推测性质→实验验证→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四个环节,完成教学目标。导入新课:以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为背景,图片展示治理前的北京城,同时配乐朗诵《人类日渐残缺的家园正是鸟类流浪的世界》节选,创设情境。学生在老师的朗诵中进入情境,体会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教师随即引出二氧化硫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进入新课。设计意图:以鸟的视角关注地球,描述了对环境恶化的关注和忧虑,营造忧郁和悲凉的气氛,借此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通过哥本哈根会议,引出环保的话题,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和时事新闻。教师设问环境问题如何防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新课讲解:环节一:初识二氧化硫用矿泉水瓶集满SO2,学生分组观察,指导学生向瓶中加入20ML水,迅速盖上瓶盖,振荡,观察现象。最后总结汇报SO2的物理性质。环节二:性质推测推测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师从两方面进行引导:1、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进行推测,SO2可能是一种什么氧化物?2、从二氧化硫的化合价推测SO2可能有的化学性质?学生讨论并总结提出的假设。假设1、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假设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假设3、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教师通过引导和总结归纳出可行方案:假设1、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实验1、①在上述实验的矿泉水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②把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盛满二氧化硫的试管中假设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实验2、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注入盛满二氧化硫的试管中假设3、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实验3、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硫酸中,观察现象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进行大胆的假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环节三:实验验证,实验三由教师视频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假设中的实验1、实验2,教师巡视两组实验,提醒操作要领,启发学生观察想象。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并给出正确结论,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作用:学生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生成的问题,从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装置如图),分析归纳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