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专业知识培训第一节抗病毒药病毒感染,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一个沉重话题。有数据显示,约60%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种,而且新的病毒还在不断被发现。其中使人类致病的病毒有1200多种,分为29个科,7个亚科,53个属。病毒(virus)的特点病毒分类DNA病毒RNA病毒在RNA病毒中,有一组病毒含逆转录酶,以其自身RNA合成互补的单股DNA,再转为双股DNA,环化后整合入细胞染色体,随细胞分裂传递给子细胞,即逆转录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至今仍缺乏专属性强的药物!①化学治疗(抑制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药)②生物治疗(干扰素的应用)③免疫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或免疫调节药)三种疗法联合应用,能使药物作用于病毒复制的不同部位,有望产生协同作用,延缓或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常用抗病毒药一、抗艾滋病病毒药目前推出的联合用药疗法(鸡尾酒疗法--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教授)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口唇疱疹,溃疡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外生殖器等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水痘,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CMV):经胎盘致新生儿病毒血症爱波斯坦-巴尔病毒(E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水痘-带状疱疹阿昔洛韦aciclovir(无环鸟苷)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类衍生物药理作用----广谱高效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HSV)之一;对其他疱疹病毒也有效(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EB病毒)。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干扰DNA病毒的复制。局部外用治疗HSV引起的角膜炎、结膜炎。由于对病毒和宿主DNA的选择性低,全身应用的毒性大(骨髓抑制作用)三、抗流感病毒药金刚烷胺amantadine四、抗肝炎病毒药广谱抗病毒作用通过诱导机体组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酶而抑制病毒的复制。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也用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HIV患者的卡波济肉瘤。第二节抗真菌药抗真菌药分类(一)深部抗真菌药抗菌作用作用机制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孔道,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导致胞内许多小分子物质外漏,造成细胞死亡。人体细胞也含固醇类,对人毒性大而严重。细菌细胞膜不含固醇类,故对细菌无效。临床应用首选治疗深部真菌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染;如真菌性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及尿路感染等,应静脉给药。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需加小剂量作鞘内注射;口服仅用于胃肠道真菌感染;局部外用治疗眼科、皮肤科或妇科真菌性感染。氟胞嘧啶抗菌谱广谱,主要对新生隐球菌、念珠菌、着色霉菌有抗菌活性;用途与两性霉素B合用,治疗隐球菌、念珠菌引起的脑膜炎,以及念珠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不良反应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皮疹、恶心、腹泻、小肠及结肠炎等。酮康唑其他唑类抗真菌药广谱,体内抗真菌作用比酮康唑强;用于假丝酵母菌病(食管、口腔、阴道);对多数真菌(隐球菌、粗球孢子菌和假丝酵母菌等)性脑膜炎的首选。(二)表浅部抗真菌药(口服或外用治疗各种癣病)(二)表浅部抗真菌药(口服或外用治疗各种癣病)二、外用抗真菌药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第一节抗结核病药药物分类:异烟肼【抗菌作用】【抗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肝毒性:损伤肝细胞,使转氨酶升高、黄疸、严重时可出现肝小叶坏死,甚至死亡。应定期检查肝功。快代谢型患者和肝功不良者慎用。3.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狼疮样综合征4.其它:胃肠反应,粒细胞↓、血小板↓等【药物相互作用】利福平(rifampin,RFP,甲哌利福霉素Rifampicin)【抗菌作用】作用机制耐药性【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对氨水杨酸钠抗结核药的应用原则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还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临床表现为神经粗大、麻木性皮肤损害,如不治疗可导致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药物种类:一、常用抗麻风病药:氨苯砜(砜类)、利福平、氯法齐明二、其它新的抗麻风病药:(一)氟喹诺酮类药: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斯帕沙星(二)四环素类:米诺环素(三)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第四十七章抗恶性肿瘤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或第二位原因,每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死于癌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临床医学急迫要求解决的问题,也是生物科学领域内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发病因素包括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类。外源性因素来自外界环境,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致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