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最新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信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石头****海海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5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最新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信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最新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信讲学稿无答案语文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3《致蒋经国先生信》学习目的:1、读准音,扫除字词妨碍。2、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感知文章的次要内容。知识链接:廖承志(1908-1983):广东惠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长工夫努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分歧阵线,为祖国的分歧事业做出严重贡献,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兵士。廖仲恺(1877年–1925年),广东惠阳人,原名恩煦、别名夷白,字仲恺;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党内重要左派人物。1925年被暗杀。廖仲恺1897年与何香凝结緍。何香凝同为国民党左派。廖承志为廖仲恺之子。蒋经国(1910-1988):蒋介石之子,蒋介石病逝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主政台湾,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有文献记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必然要解放台湾”,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成绩的方针,此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准绳。三年后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书信,劝说他为祖国和平分歧做出贡献。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浏览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成绩: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意。2、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咫______尺会晤____盍___城隅____绸móu____mǐn_____灭zhuì______言beì谬wú______庸3、解释词语,选其中一个词语造句。有备无患:毋庸赘言:难辞其咎:同捐前嫌:巧言令色:珍摄:天涯:悖谬:造句:4、浏览书信的文体知识,然后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书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运用文,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学习书信要留意书信的写法。书信普通由五部分组成:称呼、注释、结束语、署名、日期。称呼: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写,写于信的开头,后面加上冒号。如“经国吾弟:”等。注释:是信的次要部分。这部分要求表达清楚、交代明白。第二行空两格起笔写,要留意灵活分段。结束语:注释写完后,普通要写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如“顺祝/近祺”等。“顺祝”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近祺”等到要再另起一行,顶格写。署名:在信的末尾,写上写信人的工写信单位的名称,写给尊长的信,要在名字前用小字写上“儿”“先生”等字样。日期:署名的后面,或下一行的右下方,写上写信的年月日。(1)书信开头的称呼语应空两格写。()(2)书信中祝愿的话可在注释后面写,也可另起一行空格写。()(3)书信注释末右下角依次是日期和署名。()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甚么不同。把你的修正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上去。内容二:小组朗读课文,可集体朗读,可个人朗读,最少读一遍,留意读出作者的感情。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小组共同研讨:作者写这封信的宗旨是甚么?这封信公开发表后,即刻引发海内外人士的凝视与称赞,你认为此信借甚么打动读者?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组长带领组员反复朗诵课文。任务二:尝试完成上面的习题。1.本文是一封书信。写信人是著名革命家廖仲恺之子____________,收信人是蒋介石长子蒋经国,当时任____________,写信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不屑置辩()秉烛夜谈()改斜归正()偃旗息鼓()凶相必露()正颜厉色()再接再励()锐不可当()漫不经心()置之度外()大势渲染()活灵活现()模块四:当堂训练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珍摄(shè)同袍(báo)把晤(wù)东隅(yú)B、悖谬(bèi)苟同(gǒu)毋庸(wù)赘言(zhuì)C、绸缪(miù)伫候(zhù)抉择(jué)泯然(mǐn)D、瞬时(shùn)逾时(yù)厝于(cù)毅然(yì)2.浏览探求:孙先熟手创当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有数先烈前仆后继,毕竟颠覆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和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初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也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益,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将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复兴为最高准绳,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分歧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理想,不免掩耳盗铃。三民主义之真理,吾辈深知,不须辩论。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到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也不用多说。试为贵党计,如能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