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共17张PPT).ppt
上传人:努力****亚捷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6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共17张PPT).ppt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17张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中国古代史》采取的主要措施:即汉武帝“有为”的表现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教材P11学习延伸资料。加强君权的需要思维警示:儒家、法家、道家的治国思想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仁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我国封建统治者在治国实践中往往兼采三种思想,“外儒内法,剂之以道”,不是只用其一。中央官学——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评价理论来源1、“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2、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A.“仁”B.“礼”C.“德”D.“孝”3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5、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