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6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1、“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将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A.孟子“仁政”学说B.荀子礼法并檀越张C.韩非子的法家思想D.董仲舒的“新儒学”2、《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答辩于前,冠带捂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类景象()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在发展C.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构成D.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因而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精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霸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4、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好理解是()A、鼓吹“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5、“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先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一世纪下半叶,先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先生总数已达30000人。”以下对以上景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学校先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B.政府的支持是先生数量添加的重要缘由C.“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期D.帝国大学毕业生可不经察举而直接做官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7、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渐官方化和制度化8、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独裁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根据。该学者应是()A.韩非B.孟子C.董仲舒D.朱熹9、《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道家辩证法思想B.汉武帝时,儒家“天人合一”思想C.西汉初年,黄老“有为”学说D.战国时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10、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虽然规模非常无量,只需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自汉昭帝时期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先生已达到三万多人。太学教育的发展()A.鼓吹了黄老“有为”学说B.有益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C.进步了官员执政能力D.缓和了西汉以来的阶级矛盾11、董仲舒“终身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零碎,一切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这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兵家⑤阴阳五行家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12、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想,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毕竟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以下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夫之13、西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根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祸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目的是劝说汉代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④儒家思想保护着君主统治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同;贾谊在其《旧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根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开始融合道家以及阴阳家的学说15、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