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开展整体护理,应用护理程序进行疾病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2.按医嘱进行等级护理,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及时给予评价,做好护理记录。3.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并做好病人的安全护理。病室每日通风或空气消毒二次,保证病员充分的睡眠与休息。按时做好。晨晚间护理,满足生活需要,保持病人的个人卫生,预防褥疮、口腔感染等护理并发症。4.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进行饮食指导。5.做好内科常见症状的护理和各专科疾病的护理以及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的护理。6.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体征及临床表现,定时测量体温、脉捕、呼吸、血压。做好留置管道的护理,保持管道的通畅。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引流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的变化,并准确记录。7.按时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8.保持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定期消毒灭菌,严格执行消毒规范,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如有可疑传染病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按传染病要求进行护理。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注意体温的变化及呼吸形态。2.注意有无并发症症状,如头痛,耳鸣,胀涕等。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2.保证病人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3.多饮水,饮水量视病人体温,出汗及气候情况而异。给予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的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4.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给予物理降温。高热时按医嘱使用解热镇痛片。观察降温后的效果。出汗多的病人要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5.寒战时,要注意保暖。6.按医嘱用药。健康指导1.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交叉感染。2.保持充足的营养、休息、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3.忌烟。4.坚持冷水洗脸,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三、肺炎护理常规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2.观察精神症状,是否有神志模糊、昏睡和烦躁等。3.观察有无休克早期症状,如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尿量减少等。4.注意痰液的色、质、量变化。5.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护理措施1.根据病情和医嘱,合理氧疗。2.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无外溢,必要时置中心静脉导管压了解血容量。3.按医嘱送痰培养,血培养。4.高热护理见高热护理常规。5.胸痛、咳嗽、咳痰可采取对症处理。6.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饮食,鼓励多饮水,病情危重高热者可给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饮食。7.注意保暖,尽可能卧床休息。健康指导1.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2.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3.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4.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四、呼吸衰竭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2.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3.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4.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5.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安置胃管患者按胃管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2)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3)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3.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如何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4.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5.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6.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7.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8.用药护理(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健康教育1.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2.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4.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5.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