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16滑块—木板模型以“滑块-木板”为模型的物理问题,将其进行物理情景的迁移或对其初始条件与附设条件做某些演变、拓展,便构成了许多内涵丰富、情景各异的综合问题。这类问题涉及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动量和功能关系分析,是运动学、动力学、动量守恒、功能关系等重点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已成为高考考查学生知识基础和综合能力的一大热点。滑块—木板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的关系,若f>f,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mm会发生相对滑动。3.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4.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5.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下面我们将“滑块-木板”模型按照常见的四种类型进行分析:一.木板受到水平拉力类型一:如图A是小木块,B是木板,A和B都静止在地面上。A在B的右端,从某一时刻起,B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开始向右运动。AB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1为μ,板的长度L。根据A、B间有无相对滑动可分为两种情况: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f和滑动摩擦力相等,A受到的摩擦力fmg,因而A的加速度maxA11ag。A、B间滑动与否的临界条件为:A、B的加速度相等,即:aa,亦即:A1ABg[Fmg(mm)g]/m。11121221.若[Fmg(mm)g]/mg,则A、B间不会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运1121221用整体法可求出AB的共同加速度:a[F(mm)g]/(mm)。共212122.若[Fmg(mm)g]/mg,则A、B间会发生相对运动。这是比较常见的1121221情况。A、B都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这时:ag,a[Fmg(mm)g]/m。A1B112122设A在B上滑动的时间是t,如图所示,它们的位移关系是:SSLBA11即:at2at2L,由此可以计算出时间t。2B2A例1如图所示,质量M=1.0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现用水平横力F=6.0N向右拉长木板,使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经过t=1.0s撤去力F。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求:⑴撤去力F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分别是多大?[v=2.0m/s,v=4.0m/s]mM⑵运动中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最大距离是多大?[1.5m]mFM例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kg、长度L=2.0m的木板,在F=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2.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1.0kg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0轻放在木板最右端。⑴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⑵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1.2s]⑶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4s]mMF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5kg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质量也为m=5kg的物块A.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一水平力F=60N12作用在木板上,使木板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经过t=1s,撤去拉力.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求:⑴拉力撤去时,木板的速度大小?[4m/s]⑵要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木板的长度至少多大?[1.2m]⑶在满足⑵的条件下,物块最终将停在距板右端多远处?[0.48m]例4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1.4m。木板右端放着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10m/s2。⑴现用恒力F作用在木板M上,为了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