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内容摘要:“教育必须是生。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而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情景中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使数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关键词:立足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发展需要、引导实践应用。立足学生生活经验,跳出“自我”教数学。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应该回归的是学生的生活,老师不应该以自我的喜好为标准,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以直接经验来丰富、拓宽、提升学生的个体知识,把学生生活世界的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例如教学“混合运算”的一节练习课时,我创境出示了一道图文题:图上画的是一个商店的货架,货架上放着商品。商品上的标价分别是:饼干4元,方便面2元,水果糖5元,巧克力6元,礼品盒20元。问题是:小红带了18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我的预设:学生可能将18元都用完,也可能18元用了有剩余的:有的买的是一件商品,也有的买的是几件商品;有的买的是一个种类的几个商品,也有的买的是几个不同种类的商品。真实的课堂却是: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郭赛低声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18元可以买礼品盒。”同学们激动地摇着手,争着说:“不行,不行,钱不够。礼品盒20元,小红只有18元啊,怎么买?”郭赛反驳说:“是可以的啊,虽然小红只有18元,但他可以让阿姨便宜一点卖给他。我经常和妈妈去买东西,商店的阿姨都有优惠的。”是啊,多现实!我们愣住了。郭赛接着说:“如果这个阿姨不优惠,小红可以去别的商店买。师生陷入了沉思……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常常会从自身理解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但孩子们的思考中有许多的东西是我们成人所想象不到的。当这个学生说明理由后使我们懂得了数学教学确实应该立足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争执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呈现出无法预约的精彩。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跳出“教材”教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要求教师深入浅出地钻研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将之引入课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替换、改造或补充。把数学教学与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例如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吴老师了解到拍球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于是把游戏引入课堂。吴老师先让学生自拟队名,自定比赛规则,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然后吴老师问:“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结果是“吴正队”获胜,可“胜利队”不服气。原因: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于是吴老师建议每队三人继续比赛,并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结果是“吴正队”获胜可吴老师却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是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由于有老师的加入,当然败者反为胜者,这时又激起了一个课堂高潮:“不同意!”胜利队有五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吴:“喔,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比出两个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这时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终于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可以先求平均数。”吴:“怎么先求平均数呀?”学生异口同声:“就是用拍球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其目的在于将社会生活融进教学课堂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把学生置于主动的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构建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学生熟悉、喜欢的生活情景,让他们自主地去搜集、分析、处理相关生活信息,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三、关注学生发展需要,跳出“数学”教数学数学与其他学科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生活化的大背景下,实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教学“百分数”时,一位老师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再有带有若干“春”字的唐诗引入,学生兴趣盎然。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背景,又做到了语文与数学的结合,人文与科学的交融。又如教学“年、月、日”借助三球仪的演示,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运行规律。这样将自然现象与数学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科学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不是人为编造的、无意义的东西。这样将数学放在生活化的大背景下,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软化学科边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