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两种民运的决战——导学案.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十六课两种民运的决战——导学案.doc

第十六课两种民运的决战——导学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宝鸡市陇县堎底下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工具八年级导学案把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成一种性格设计:马洁审核:八年级历史学科组班级:姓名: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军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分析理解: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比较辩异:国共双方围绕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谋略。4.概括归纳: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其变化。学习重点:1重庆谈判2转战陕北学习难点:1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2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学习方法:阅读理解、查阅资料、合作讨论交流、探究【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105-111页相关内容及图片,勾画出本文的重点,初步了解以下知识:1、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28日,、等由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2、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即《》)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爆发。4、1947年6月底,、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建立中原革命根据地。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及相关图片,相互检查自研成果,互相给出评定等级,并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两人对学:指导学生学习重庆谈判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分析谈判的目的。3、教师点拨引导并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全面内战的爆发的开始,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的变化,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陌生,教师要多引导与讲解。小组群学:先请学生回答重庆谈判的背景和目的,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予以归纳。5、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及自己的课外阅读介绍解放战争的相关资料情况。【学习小结】同学们,本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当堂检测】见《同步导练》45——47页【拓展训练】1.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德国D.苏联2.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A.实现民主政治B.建立联合政府C.实现国内和平D.赢得备战时间并欺骗人民3.1946年6月,蒋介石违反《双十协定》,挑起全面内战,进攻()A.陕甘宁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东北解放区4.1947年率领解放军在山东强度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是()A.朱德、彭德怀B.陈毅、粟裕C.陈赓、谢富治D.刘伯承、邓小平5.下列关于挺进大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B.是一次孤军深入的冒险行动C.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第一步D.造成我军腹背受敌简答题1简述重庆谈判的背景,经过、结果。2、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的变化?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