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ppt 382页)(1).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383 大小: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产与运作管理(ppt 382页)(1).pptx

生产与运作管理(ppt382页)(1).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7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andOperationManagement绪论第一章生产系统及其管理物质资源人力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配件等信息生产计划技术标准工艺规程效益指标第二节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系统的设置、运行和维护过程的管理。一、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1、产品开发管理2、厂房设施和机器系统设置管理3、生产系统运行管理●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控制二、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1、保证生产系统正常顺利运行;●提高效率,缩短交货期,准时生产和准时交货;●降低生产成本,(占用、物耗、工耗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过程质量水平和质量稳定性;●提高生产系统柔性和反应速度(品种和产量的柔性);三、生产运作管理的要求●按需生产;●经济生产;●均衡生产;●准时生产;●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四、加强生产管理的意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企业高层搞好经营决策的基本条件;第三节生产运作系统分类一、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质分1、连续式生产运作系统(流程式)连续式生产是指物料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连续地通过生产过程各环节,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其形态和性能,最后转化成产成品的生产方式(化工、石油、冶金、食品、造纸等)。2、离散式生产运作系统(加工装配式)物料分别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生产出零部件,再按一定的要求集合装配成产成品的生产运作方式(如电子、轻工、机械等产品)。二、按与市场需求的关系:1、生产-储存式运作系统(MTS)预测需求→确定计划→组织生产→成品入库→销售储存式生产运作模式可以较好地满足随机小批量需求;同时企业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均衡,质量稳定、人力、设备等自然可以得到较充分的运用。但运作过程的产成品占用的流动资金大,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较差。一般用于通用产品生产。2、订单-生产式运作系统(MTO)客户订货→确定计划→组织生产→交货订单式生产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产成品库存量,降低流动资金占用额,避免市场风险。但这种方式对生产运作系统的管理水平要求高,需求随机波动对运作过程影响大,生产计划、人力资源、设备利用、质量保证等工作难度大,要求生产运作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3、生产-储存-装配式(ATO-ASSEMBLETOORDER)总量需求预测→零部件生产计划→零部件库存→客户订货→装配计划→产品组装→产品交货按ATS方式运作的前提条件是产品个性化,零部件通用化,储存一定数量的通用零部件,满足不同客户的订货要求。这种运作模式具有前面两种模式的优点。第四节运作系统的环境与运作方式的发展一、环境的变化1、科技高速发展促使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一个新产品的构思、设计、试制、商业性投产,19世纪约需70年时间,20世纪二次大战期间缩短为约40年,60年代中期缩短为20年,70年代后期缩短为5-10年。现在只需3年甚至更短时间。在美国的食品中,70%是近10年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医药50%是近5年研制出来的。家用计算机,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重要的技术突破。技术环境的变化,对生产运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系统的适应性、创新性,快速反应能力,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2、用户需求趋向个性化、多样化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从量的消费逐步提高到质的消费,追求产品的质量、性能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要求产品具有个性和特色。对新奇产品的占有欲与日俱增,导致消费者的需求向多样化发展,产品寿命周期缩短。客户开始采取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订货方式。3、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生产运作系统必须满足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高柔性、短且准时的交货期要求。4、全球化供应链运作模式快速发展全球供应链运营理念和模式,使企业间的竞争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强调企业间的核心竞争力和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二、生产运作方式的发展1、从作坊式生产到大批量标准化生产;2、从大批量生产到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生产;3、准时化、敏捷化、精益化生产;①可重构的,适应环境不断改变的生产系统;②以信息为主和与批量无关的制造系统;③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发挥人的创造性;④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全球制造网络;⑤独立自主、模块化的、分布式的制造单元。三、美国企业制造战略的变化四、我国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变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零部件为中心组织生产。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转变。管理方式由家族式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管理手段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转变。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变。第二章生产过程组织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