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导行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书面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方式。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思想品德课上得好坏直接关系着班风,校风。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丢其更显重要。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明辨道理,提高认识的过程,也是感情渗透、内在转化的过程。是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两个统一的过程呢?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导行。晓之以理,就是使学生真正理解一个做人道理的深刻内涵。比如《为人正直》一课,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向学生讲清:正直就是诚实,公正、坦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动之以情,即以故事的真情打动学生的心,使其充分受到感染、震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的道德观点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情绪体验。比如讲《艰苦奋斗的精神》一课时,可以补充教材,讲一讲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杨靖宇牺牲前发高烧,脸部溃烂,患有严重关节炎,一点粮食也没有,只身和敌人搏斗了五天五夜,令日本鬼子心惊胆寒。当敌人将他的尸体剖开后,怎么也不会想到,也不敢相信眼之所见杨靖宇的胃里全是草根,棉絮。这样一个悲壮、令人心碎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孩子们,他们一定会被烈士的坚强意志,艰苦作战的精神所感染,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烈士尊敬烈士的信念。以理导行,为避免纸上谈兵,空口说教,把所学的道理应用于实际。一在课堂上,在学生明理激情的基础上,教师推出课后练习题或自编题。如《讲信用》一课,可以提出问题:小华对小明说,明天下午放学后一块去偷摘王大爷的西瓜吃。让同学们说小明能不能答应小华?为什么?通过辨论得出:在答应别人之前先要考虑能不能做,不应做的事不能答应。二课下,让学生结合所讲,落实到行动中。如讲罢《爱惜粮食》后,让学生展开互相监督,爱惜粮食,不乱花钱的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导行是品德课的三大主线,也可作为品德课的最基本结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导行落实呢?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在思想上充分重视起来后,教师才能自然而然地投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排斥思想品德是副科的错误思想。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教师才能认真钻研教材,挖掘主题,竭尽全力地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先辈的伟大胸怀、高尚情操。使小学生潜移默化,身心健康发展。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认知特点教师要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设计上下功夫。实践证明,结构新颖别致,富有趣昧性的教学是能吸引小学生的,教学效果也令人满意。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道德观点的基础上,或正面讲解,或启发诱导,充分利用幻灯、图片,音像,实际演示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看得见,听得着,如临其境。如:在讲《遵守公共秩序》一课中,我插入一段小故事,当时我们班的小军不幸被汽车撞伤,我让学生从中分析事故的前因后果。学生们大胆发言,张慧慧说:“小军平时自认为是骑自行车的冠军,在路上不管人有多少,车有多少,横冲直撞,非常霸道,上星期五,我就险些被他撞倒”。王占国说:“小军受伤时,我正好在场,汽车飞驰而来,小军也在强行超车,所以不幸的事就发生了”。通过议论,大家都认识到小军自己也有一责任,我乘机引导说:“大家认为遵守公共秩序重要不重要?”大家齐声回答:“重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效果也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