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武功县实验小学王利利“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每位教师进行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激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冒险,能启发学生不满现状,大胆探索,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精神。下面,我就《认识人民币》一节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发挥提问的有效性:案例一:导入(1)提问:小朋友们每天都背着书包来上学。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书包里装着什么呢?生:我的书包里有文具盒……生:我的书包里有……还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尺子、橡皮、铅笔、日记本、水彩笔、文具盒等实物教具。(如图)(2)师介绍:小朋友们书包里的东西可真不少,它们都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这些学习用品都叫做文具。生齐说:文具。(3)提问:当你的铅笔和本子用完了,怎么办?生:买。提问:买东西需要掌握什么本领呢?生:要会算钱,会找钱……生:要认识钱……生:要知道1元=10角……(4)揭题:对,买东西肯定要认识钱。你们认识钱吗?生齐答:认识。师:我们中国的钱,在世界上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你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人民币)请小朋友们骄傲的说一说,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分析:良好的学习情绪是激励学习动机的最好诱因。上课伊始的两个问题虽然简单,但确实是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出发,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亲切,知道认识人民币的必要;介绍人民币的名称时,我运用“响亮”、“骄傲”的词语极富感染力,使学生带着轻松,带着自豪的积极情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中,我在多处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如:“一张十元的纸币能换成其它的钱吗?”“买一块橡皮要8角钱的邮票,你能够怎么拿?”。在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能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其独有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又如:在全课总结时,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哪些知识?顿时,班内炸开了锅,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比较贵的东西要带100元的人民币”“现在分币不太容易见到,平时也用不着”“我知道怎样辨认真钱还是假钱,可以用手摸,可以对着太阳看,可以用验钞器”“人民币发行了好几种版本了,第一版全套人民币现在有收藏价值呢”……学生们知道的太多了,有的是许多成年人都不曾知晓的,课堂上用这种提问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知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使整节课出现了高潮,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如:“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后,我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人民币没有3角、4角、6角、7角……呢?”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有假设、有分析、有正向思维、有逆向思维,而且都不出学生经验知识范围。这样的提问,学生必须将学到的知识重新组合后,才能回答出来。这个过程才能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教材、教师与学生有效融合的主渠道。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们的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