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器械检查之心电图诊断一心电产生的原理4.复极:心肌细胞由除极状态全部恢复极化状态这一过程称之。除极波:在心肌细胞除极过程中描记的曲线图称之。复极波:在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描记的曲线图称之。5.心肌细胞除极、复极过程中与探查电极位置和波形:(图)(1)单一心肌细胞:(2)正常人的心电图:心肌细胞除极、复极电位变化与探查电极位置和波形二心电向量的概念(一)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2.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与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电位,既有数量大小,又有一定方向称之。3.瞬间综合向量:心脏有无数心肌细胞组成,在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每一瞬间都可产生许多大小不一方向不同的心电向量。按平行四边形或头尾相接法依次综合起来,这个最后综合起来的向量称之。(二)表示形式:通常用箭矢表示,箭头所指的方向代表心电向量的方向为正电位;箭尾为负电位。箭体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心肌细胞电位图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心肌细胞电位图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图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正常每一心动周期典型心电图波组及代表的意义: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是心房的除极波。P-R段:反映房室交界区及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除极过程中的微弱电位变化。呈零电位而显示为等电位线。P-R间期: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生经心房、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传至心室肌所需的时间。(自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前的时间,也称房室传导时间)。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是心室除极波的总称。S-T段: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平线)。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是心室的复极波。Q-T间期:反映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总的时间。U波:代表心室的激后电位,机理不明。综上每一正常心动周期典型心电图波组包括:1.四个波(P、QRS、T、U)2.三个段(P-R、S-T、T-P)3.两个间期(P-R、Q-T)4.一个J点(QRS波群的终末部与S-T段起始部的交接点)每一正常心动周期典型心电图波组正常心电图QRS波群命名示意图★四、心电图导联(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加压右上肢导联:avR(反映右心电位变化)加压左上肢导联:avL(反映左心电位变化)加压左下肢导联:avF(反映左心电位变化)2.单极胸导联:V1、V2:反映右心室电位变化V3、V4:反映室间隔近心尖部电位变化V5、V6:反映左心室电位变化胸导联V1~6的安放位置(二)附加导联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与正常心电图心电图的坐标心率测量心率测量2.各波时间的测量:★3.R峰时间的测量(室壁激动时间VAT)概念:★4.各间期的测量:5.S-T段移位的测量:★(四)心电轴1.概念2.测量方法(1)目测法:(2)振幅法:正常心电轴的范围及左、右便移的临床意义。平均心电轴目测方法示意图目测法电轴偏移的分类(国内)*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二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及变化的临床意义(二)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房室传导总时间)1.时间:正常成人心率在正常范围0.12-0.20s2.临床意义:生理;病理(三)QRS波群1.QRS波群时间:成人:0.06-0.10s;小儿:0.04-0.08sR峰时间:概念:时间:V1(VAT)<0.03s;V5(VAT)<0.05s时间改变临床意义:2.QRS波群电压与形态(1)R波电压1)肢导联:RⅠ<1.5mvA.右室RavR<0.5mv。B.左室RavL<1.2mv;RavF<2.0mv,2)胸导联:A.右室RV1<1.0mv;RV1+SV5<1.2mv。B.左室RV5<2.5mv;RV5+SV1<4.0mv(男)<3.5mv(女)(2)各导联基本图形1)肢导联:标准导联:I、II、III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2)胸导联:V1-2:rS型R/S<1V3-4:RS型R/S近似1V5-6:Rs型R/S>1顺钟向与逆钟向正常人胸导联R波和S波振幅变化规律示意图(3)低电压:1)肢导联低电压: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绝对值和均<0.5mv,称为;2)胸导联低电压: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绝对值和均<0.8mv,称为。临床意义:(4)Q波正常值:(avR导联除外)时限<0.04s,电压<1/4R。不应有切迹。异常Q波的概念:正常除avR导联外时限<0.04s,电压小于同导联1/4R,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正常时:V1~2不应有q波,但可为QS型;V3~4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