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数列教师版.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一讲 数列教师版.doc

第一讲数列教师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讲数列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项,…….3、数列的一般形式:或简记为,其中是数列的第项.4、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项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5、数列是函数,它的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数列有三种表示形式:列举法,通项公式法和图像法.6、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7、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8、数列的前项和:数列中,称为数列的前项和,记为,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且与之间的关系为:【例1】【基础班】根据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前5项:(1);(2).【解析】由数列通项公式定义可知,只要将通项公式中依次取1,2,3,4,5,即可顺次得到数列的前5项.(1)当=1,,2,,3,4,5时,;.(2)当=1,,2,,3,4,5时,【提高班】已知数列的第1项是1,以后的各项由公式给出,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解析】题中已给出的第1项即,再由递推公式:依次计算.根据题意可知:;归纳得:.【尖子班】已知数列满足:,,则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周期数列等基础知识,属于创新题型.依题意得,,应填1,0.【例2】【基础班】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其通项公式.【解析】本题只需利用与的关系.(1)当=1时,;(2)当时,且;【提高班】已知在数列中,,通项公式是项数的一次函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判断2008是不是数列的项.【解析】求可用待定系数法,然后用方程求解待定系数,考查2008是不是数列中的项,就是用方程来求.设,将代入得,解之得.假设2008是中的第项,由得,2008不是数列中的项.【方法点拨】在数列中有很多有关定量的问题,如本例求通项公式时,要用方程组求待定系数,考察某一个数是不是数列中的项也是用方程来确定,还有求某些项,这些问题有时候都得需要用方程来确定.【尖子班】已知数列,,求数列的通项.【解析】根据已知的递推公式,推出与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①得②,②-①得(),即,由,,,,,.【方法点拨】(1)由递推公式给出的数列求数列的通项时,若数列的特征不明显,可依据递推公式,先求出前面若干项,然后探究项与项数的规律,从而得到通项公式;(2)当递推公式结构复杂时,可以先上升一阶,然后作差看能否消去中间的一些项,得到连续两项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阶差法.【拓展】五位同学围成一圈依序循环报数,规定:①第一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为1,第二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也为1,之后每位同学所报出的数都是前两位同学所报出的数之和;②若报出的数为3的倍数,则报该数的同学需拍手一次.已知甲同学第一个报数,当五位同学依序循环报到第100个数时,甲同学拍手的总次数为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设第次报数,第次报数,第次报数分别为,所以有,又由此可以得在报到第100个数时,甲同学拍手5次所以答案是5.【方法点拨】本题难度较大,难在总结得到递推公式,细读理解题意“每位同学所报出的数都是前两位同学所报出的数之和”,故设法是关键.【例3】已知的通项公式为,试问当为何值时,是递增数列?【解析】为递增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恒成立,于是可以通过寻求恒成立的条件来得到的控制不等式组,再求解.由即恒成立.,当时,是递增数列.【例4】设函数,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有没有最小的项?若有,试求出;若没有,请说明理由.【解析】根据函数的表达式以及题设先求出,然后根据通项公式来判断有无最小项,要注意范围.(1)由已知得即,=,,.().(2)-=1-=1-,,<1,1->0,,即数列是单调递增数列,的最小项为.【方法点拨】判断数列有没有最小项,如同判断函数有没有最小值一样,这里采用的是单调法,也可直接比较与的大小,不过要注意用分子有理化变形,也还可以用作商比较法.【例5】数列的通项公式问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整数N,使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解析】本题属于探索性问题,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先假设所探索的对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