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东林子隧道环境保护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范围1.1编制依据⑴.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站前其他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施工招标图纸、答疑、补遗等。⑵.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⑶.《长吉城际(吉图珲)管理制度标准化》等相关文件1.2编制范围东林子隧道施工及相关大临工程施工。2工程概况2.1工程地形地貌隧道穿越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约155m,植被发育。2.2气象特征隧道所处地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0,极端最高气温34.9℃,极端最低气温-41.8℃,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为-23.4℃,属严寒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51.4mm,年最大降水量为1018.8mm,年最小降水量为463.3mm,年平均最大积雪深度37cm,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67cm。2.3地震烈度隧道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六度。2.4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250km/h。正线数目:双线。正线线间距:4.6m。最小曲线半径:一般4500m,困难3500m。最大坡度:11.5‰。牵引种类:电力。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3环境保护目标(1)实现环保零投诉。(2)严格执行国家环、水保规定,符合国家批准的环水保各项要求,落实环、水保措施。(3)最大限度保护各生态功能区原生生态系统。(4)尽量减少对本线工程涉及的自然资源、水源保护区和文物等环境敏感点的影响。4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4.1保证体系工区建立以工区长张恩生为首、副工区长蒲守东、廖先俊、技术负责人邵剑龙为辅、安质部为主责部门、其它部门配合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根据本工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长吉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环保有关规定,实行生态保障领导负责制。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土流失、水污染、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系统、维护土壤生物即避免土壤沙化,避免人为恶化环境等),从思想、组织、过程、检查、效果、目标、经济七个方面控制环保工作,实现总体环保目标。4.2实行环保工作责任制架子队长对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工作负全面责任,监督、检查各部门环保工作、环保措施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评比、推动环保工作。专职环保工程师负责具体的施工环保措施的制订、监督落实,及时上报环保工作动态,根据环保相关法规、大力抓好工地宣传教育,发动全体职工从我做起,消灭污染源头。各班组负责执行各项环保措施,保证环保工作到位,满足环保措施要求,确保环保工作不流于形式。4.3环保工作与经济效益奖金挂钩,奖优罚劣工程开工前,各班组同工区签订环保合同,并缴纳环境保护保证金,工程结束后达到要求的予以返还,达不到时扣减,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奖优罚劣。4.4加强环保、水保工作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深入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工作,编写环保宣传教育资料,充分利用工地宣传形式,聘请环保专家讲授环保知识及保护要求,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施工过程中环保和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4.5严格执行环保规定及管理办法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上述法规,结合当地的相关规定,因地制宜抓好各项水土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4.6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为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按设计环保措施实施,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全过程进行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随时掌握环境资源变化,提供可靠的环境变化信息,适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7环境保护措施4.7.1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措施保护当地自然植被,采取措施使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房屋及生活设施、原材料堆放处和材料加工场均在规划的区域内进行。修建的施工便道,要结合地方长远规划,选择线路。弃土场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弃土场周围进行封闭围挡,设置统一的进出口,弃土表面种植绿色植被覆盖。确保不发生水土流失情况。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的教育,严禁随意砍伐和偷猎,限制施工人员和车辆的活动范围。施工便道选线、生活营地、大型临时设施场地选址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护,严禁超范围砍伐。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复垦或绿化。4.7.2合理规划施工用地严格按设计和业主规定的征地范围和数量丈量用地,严禁超范围占用土地和水面。施工临时设施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