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NUMPAGES7《论语六则》导学稿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会对照注释学文言课文。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学习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意。学习难点: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一、课前预习1、介绍孔子和《论语》:(先谈谈对孔子的了解,再补充)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字______,_______期___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_____》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_____和《_____》、《_____》、《_____》合为“四书”。用“子曰”开头,称为格言体;一问一答,称为答问体;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称为对话体。2、字词重点词句:罔():_____________殆():_____何以():______是以:_____。(是:这(代);以:因)识():__________。厌():_____诲():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过程1、听课文朗读,并诵读课文,了解诵读的重要性。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诵读文言文的要求除正音之外,只须要求两点:一是速度要慢一些。二是要正确划分句中停顿。(教师范读)2、指导第一则的句子停顿:学/而时习之(“时习”之间不停顿)不亦/说乎(“不亦”是固定结构,中间不能停顿)有朋/自远方来(“自远方”介宾短语,中间不能停顿)人不知而不愠(学生自读)3、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翻译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翻译方法:“留、换、补、删、调、贯”六字法进行。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吉句中带修辞瑰坟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原文指代和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该明确的要明确;翻译时要尽量译出作者的语气。4、疏通六则。第一则示范翻译,后由学生翻译老师指导。(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字词的意思:学,指的是孔门弟子学习的礼、乐、射、御四种。“习”是实习、温习。“时习”按一定时间实习。“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愠:怨恨。“不亦……乎”是反问。句子的意思:学习知识,按时去实习它,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字词的意思:故:。知:。为:。矣:。温故:。句子的意思:(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字词的意思:惘:。殆:。句子的意思:(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字词的意思:敏:。好:。耻:。是以:。不耻:。句子的意思:(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字词的意思:默:。识:。厌:。悔:。哉:。句子的意思:(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