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 》教学案例两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律 长征 》教学案例两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七律长征》教学案例两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七律长征》教学案例两篇《七律·长征》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三个生字礡、丸、岷,会写三个生字丸、崖、岷。能正确理解“远征、万水千山、等闲、五岭、逶迤、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云崖、大渡、铁索、岷山、三军、尽开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勇敢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经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勇敢豪迈的气概和成功后非常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巨人的博大襟怀、高昂气质。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领会包含的思想感情。课前预备:先生搜集有关毛泽东的材料、了解毛泽东其人。搜集红军长征的故事:金沙江、泸定桥之战、红军翻越岷山的故事。教学工夫: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事前写好课题)1、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先生自在发言)2、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绚丽的诗篇《长征》。3、我们的音乐家为这首诗谱了曲,如今就请同学们欣赏歌曲《长征》。4、先生谈感受。5、就让我们带着(顺着先生回答的敬佩、骄傲)的心情来学习——《七律长征》6、文体介绍。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在读课文,把字音读准。2、出示生字、生词检查认读情况。3、再读课文。4、师范读,生边听边考虑,这首诗写了甚么?(描写红军长征途中历尽艰难、打败困难的过程,讴歌了红军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三、精读全诗1、那么诗中甚么地方写出长征非常艰难的,用——划出,面对困难,红军兵士又是怎样看待的,用~~~~~划出。2、小组交流3、汇报4、联系课外搜集的材料说说红军在长征途中还遇到哪些困难?5、面对这样艰辛的困难,红军是怎样看待的?6、理解“等闲”。7、面对这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红军却把它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阐明甚么?还从哪看出平平常常?8、出示课件五岭、“五岭”指甚么?联系材料说(五岭是指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的边界,弯曲折曲,绵延起伏,长达数千里。这“弯曲折曲连绵不断的模样”就叫——逶迤。“逶迤”这个词也用来描述河流道路连绵不断。)9、出示课件理解“乌蒙”“磅礴”10、出示对比图五岭山脉纵横四省、绵延千里,乌蒙山在云南,海拔2300多米,气势磅礴。拖着病残之躯,忍饥挨饿翻越这样的大山,红军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兵士们的草鞋走破了一双又一双,有的兵士累倒了,有的兵士病倒了,有的兵士永世留在了山上。但这样的困难红军怕不怕?(不怕)引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磅礴——走泥丸。11、在红军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跳动的细浪,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就像滚动的泥丸,你从中有甚么感受?12、出示课件金沙江图,生交流搜集的金沙江之战的材料,感受“暖”。13、出示课件铁索桥图,生交流搜集的泸定桥之战的材料,感受“寒”。14、过渡:那冰冷的铁索,那险峻的高山,那湍急的水流曾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仁慈的敌人!看片断《飞夺泸定桥》的战役场面。说感受。看了这场战役,你有甚么感受?15、过渡战役惨烈,战友牺牲,大渡桥上的铁索寒光闪闪,寒气逼人哪!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是红军兵士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两场战役,心情一样吗?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诗句。个人读、齐读。16、课件“三军”图,理解诗句意思。过渡:是的,只需翻过这座雪山,成功就在眼前。长征就要成功了,多少艰难,多少辛酸,但都过去了。兵士们高兴啊!我们也为他们高兴,读读全诗。背诵诗歌。四、拓展延伸1、毛泽东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诗人。《七律.长征》就是他创作的诗中的一首。关于长征,他还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我们一同欣赏。2、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众将士登上万里长征最初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3、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成功了!毛主席又吟道:《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啼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2、小结:师:7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脚印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是永久的。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去考虑,去了解长征的历史,去感受长征的精神,同时也继续学习毛主席的其他诗词,感受巨人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