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藏象学说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88 大小:3.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学藏象学说培训课件.ppt

中医学藏象学说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学藏象学说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反复的医疗实践的印证与反证《内经》、《难经》脏腑的大小、长短、容积、重量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脏腑:内脏的总称。分三类:五脏:肝、心、脾、肺、肾—实质性脏器—藏精气。六腑:胆、小肠、胃、大肠、三焦、膀胱—中空管腔性脏器—传化物。《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异也;恒,常也。形态似腑(中空有腔)而功能似脏,贮藏精气。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脏腑的生理特点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1)化生精气食入的饮食物吸入的清气2)贮藏精气五脏能贮藏精气,使精气不致无故流失,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2、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形态上:六腑中空,直接对外,故能接纳食入的饮食物,并在脏的配合下共同将其消化吸收。传导糟粕并排除体外。六腑的生理特性:以降为和,以通为顺。始终保持虚实更替的状态。“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3、奇恒之腑共同的生理特点形态上:似“腑”,中空有腔,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功能上:似“脏”,贮藏精气,有藏而不泻的特点。阴阳属性:贮藏为主,属阴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五脏为中心——经络系统沟通联系——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五大系统——精神情志意识思维活动为五脏精气化生和充养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灵枢岁露》“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二)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自然界第二节、脏腑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一)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阳中之阳,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与小肠相表里。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心为君主之官夏气、赤色、苦味心的主体功能一、心主血脉二、心主神志(心藏神)心的联属功能①开窍于舌②在体合脉③其华在面④在志为喜⑤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1、心气充沛心脏的正常搏动,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在心气的推动下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营养全身2、血液充盈3、脉道通利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面色青紫晦暗,心悸,胸闷痛,舌暗,舌边有瘀斑瘀点,脉结代或涩(2)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或心藏神。广义之神——指心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狭义之神——指心有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心领神会”、“心神不宁”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主血脉的功能又受到心神的主宰。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一)心在志为喜(二)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三)心在窍为舌(四)心在液为汗心在志为喜“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心开窍于舌舌卷、舌强、语謇或失语心在液为汗【附】心包络又称“膻dan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保护心脏。经络学说—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故心包络亦称为脏。“代心受邪”,温病有“热入心包”。(二)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上,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华盖”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娇脏”阳中之阴。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相傅之官五行属金与自然界之秋收、白色、辛味相应肺的主体功能一、肺主气司呼吸二、肺主宣发肃降三、肺主通调水道四、肺朝百脉主治节肺的联属功能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②在志为悲③开窍于鼻④在液为涕肺主气35363738394041424344(三)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镰刀。《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属阴中之至阴。脾与胃相表里。脾五行属土外与长夏之气、黄色、甘味相应脾的主体功能一、脾主运化二、脾主升清三、脾主统血脾的联属功能①开窍于口②在体合肌肉,主四肢③其华在唇④在志为思⑤在液为涎运化水谷脾气健运(脾的运化功能强健)运化水液运化水湿水、湿、痰、饮茯苓:渗湿利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祛湿药)陈皮(橘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行气药)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白术:补脾益气,燥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