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排泄机能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7.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肾的排泄机能培训课件.ppt

肾的排泄机能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肾的排泄机能第一节概述排泄途径:1.呼吸器官:CO2、H2O2.大肠:胆色素、无机盐3.皮肤:水、汗腺分泌4.肾脏:尿液二、肾的功能概述1.排泄代谢终产物:含氮物质、电解质、水2.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3.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维生素D3等三、肾的结构特点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肾单位四、肾血液循环特征(一)肾的血液供应特征:1.血液供应丰富2.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二)肾血流的调节1.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仍然保持相对恒定。肌原学说、管-球反馈学说2.神经和体液调节肾神经:肾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尿生成的过程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体表面积1.73m2个体125ml/min滤过分数(filtrationfraction)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百分比125/660X100%=19%一、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入球端:6.0-(2.7+1.3)=2.0kPa出球端:6.0-(4.4+1.3)=0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1.组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层上皮细胞层外层(1)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性不同带正电荷的溶质最易通过;中性溶质次之;负电荷溶质不能通过。1.滤过膜肾小球Cap.血压3.肾小球血浆流量第三节肾小球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机能Na+99%重吸收大多数在近球小管(65~70%),10%远曲小管,Na+重吸收机制近球小管前半段:泵-漏模型和Na+-H+交换近球小管后半段:Na+,Cl-细胞旁路和跨上皮细胞被动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Na+–2Cl-–K+共转运载体远曲小管初段:Na+主动重吸收(共转运)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逆电化学差重吸收Na+,通过钠通道Na+Na+HCO3-80~85%近球小管,以CO2形式与H+分泌密切相关K+>90%重吸收67%近球小管主动重吸收(逆电化学差)27%髓袢升支粗段,8%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近球小管液为负电环境Cl-被动重吸收近球小管与Na+重吸收密切相关继发性主动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和Na+共转运returnH2O被动重吸收99%重吸收(180L/day1.5L/day)近曲小管65~70%与溶质一起重吸收(渗透作用)髓袢10~15%远曲小管10~20%和集合管10~15%受抗利尿激素(ADH)影响升支粗段没有重吸收葡萄糖100%近曲小管重吸收与Na+继发性主动转运、载体蛋白有关▲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值:160~180mg%▲葡萄糖吸收极限量(TMG):当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都达到极限时的重吸收量。H+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而导致的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糖尿病病人常常会多尿,其原因如下血糖增加→肾小球滤过葡萄糖多,超过肾糖阈→近曲小管不能全部重吸收→多出的葡萄糖在小管液中浓度增加→小管液的渗透压升高→阻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水在小管内积存→尿量增加。2.近球小管的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减小,近端小管是定比吸收的,既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机制:与管周毛细血管和胶体渗透压的改变有关。第四节尿的浓缩和稀释第五节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三)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四)影响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的因素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ADHeg出汗ADHeg饮清水一次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现象称水利尿。循环血量的改变:ADHADH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肾素(近球细胞)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肾上腺髓质分泌E血管紧张素II收缩血管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血管紧张素III醛固酮收缩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