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空载时的测量——即断开所有外接单元电路的供电而对输出电压的测量;2)负载时的测量——即在输出端接入负载时对输出电压的测量;标准输出电压应以接入负载时的测量为准,因为空载时的电压一般要高些。2、单元电路总电流测试测量各单元电路的静态工作电流,就可知道单元电路工作状态。若电流偏大,则说明电路有短路或漏电;若电流偏小,则电路可能没有工作。3、晶体管工作点的调整(1)测量三极管各极对地电压可判断三极管工作的状态(放大、饱和、截止),如果满足不了要求,可对偏置进行适当的调整。(2)测量三极管集电极静态电流可判别其工作状态,测量集电极静态电流有两种方法:①直接测量法——把集电极的铜膜断开,然后串入万用表,用电流档测量其电流。②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三极管集电极或发射极电阻器上的电压,然后根据欧姆定律I=U/R,可计算出集电极静态电流。4、集成电路(IC)静态的调整(1)IC各引脚静态电压的测量——在排除外围元件损坏或插错、短路的情况下,集成电路各脚对地电压基本上反映了其内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2)IC供电脚静态电流的测量——若IC发热严重,说明其功耗偏大,是静态工作电流不正常的表现。5、数字电路逻辑电平的测量数字电路一般只有两种电平。例如TTL与非门电路。0.8V以下为低电平,1.8V以上为高电平。电压在0.8V~1.8V之间电路状态是不稳定的,不允许出现。不同数字电路高低电平界限有所不同,但相差不远。测量时,先在输入端加入高电平或低电平,然后再测量各输出端的电压,作好记录,再进行判断。模拟集成电路的测量6.电路调整方法电路调整方法常用选择法和调节可调元件法。(1)选择法:通过替换元件来选择合适的电路参数(性能或技术指标)。电路原理图中,在这种元件的参数旁边通常标注有“*”号。(2)调节可调元件法:在电路中装上调整元件,如电位器、微调电容或微调电感等。其优点是调节方便,而且电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如果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随时调整,但可调元件的可靠性差,体积也比固定元件大。8.3.2动态特性调整1.动态电压测试(1)三极管各极的动态电压:三极管各引脚对地的动态工作电压同样是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依据。(2)振荡电路的起振判定:利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Ube直流电压,如果万用表指针会出现反偏现象,利用这一点可以判断振荡电路是否起振。当然用示波器来判定更为直观。2.波形测试利用示波器对电路中的波形进行测试是调试或排除故障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方法,对电路测试点进行波形测试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不正常的情况:(1)测量点没有波形:这种情况应重点检查电源,静态工作点,测试电路的连线等。(2)测量点波形失真:测量点波形失真或波形不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对其分析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便可解决。解决的办法一般是:首先保证电路静态工作点正常,然后再检查交流通路方面。现以功率放大器为例,对其输出波形进行测试,分析可能出现的失真波形。①输出正常波形。②对称性削波失真。适当减少输入信号,即可测出其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这就是该放大器的动态范围。③由于互补输出级中点电偏偏离所引起,所以检查并调整该放大器的中点电位使输出波形对称。④主要是输出级互补管(V2和V3)特性差异过大所致。⑤由于输出级互补管静态工作电流太小所致,称为交越失真。3、测量点波形幅度过大或过小:主要与电路增益控制元件有关,只要细心测量有关增益控制元件即可排除故障。4、测量点电压波形频率不准确:与振荡电路的选频元件有关,一般都设有可调电感或可调电容来改变其频率,只要作适当调整就能得到准确频率。5、测量点波形时有时无不稳定:可能是元件或引线接触不良而引起的。如果是振荡电路,则可能电路处于临界状态,对此必须通过其静态工作点或增加一些反馈元件才能排除故障。6、测量点有杂波混入:首先要排除外来的干扰,做好各项屏蔽措施。若仍未能排除,则可能是电路自激引起的,因此只能通过加大消振电容的方法来排除故障,如加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对地电容、三极管B-C间电容,集成电路消振电容等。7.频率特性测量在分析电路的工作特性时,经常需要了解网络在某一频率范围内,其输出与输入之间关系。当输入电压幅度恒定时网络输电压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称之为网络幅频特性。频率特性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点频法(又称插点法),二是扫频法。①点频法测试时需保持输入电压不变,逐点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并记录各点对应的输出幅度的数值。在直角坐标平面描绘出的幅度一—频率曲线,就是被测网络的频率特性。点频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缺点是繁琐费时,而且可能因频率间隔不够密,而漏掉被测频率中的某些细节。②扫频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扫频信号发生器来实现频率特性的自动或半自动测试。因为发生器的输出频率是连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