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医学系资深住院医师急诊训练自我评估表.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87 大小: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般医学系资深住院医师急诊训练自我评估表.doc

一般医学系资深住院医师急诊训练自我评估表.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般医学系资深住院医师急诊训练自我评估表(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一般醫學系資深住院醫師急診訓練自我評估表請於月日前繳回急診辦公室醫師年月林口白班,基隆白班,台北白班,嘉義___白班,高雄白班林口___夜班,基隆___夜班,台北___夜班,嘉義___夜班,高雄___夜班請將實際操作或診療之病歷號碼填寫於方格內,並請主治醫師對每一案例簽名確認。1.治療區重症(不穩定)非外傷病患診療病歷號碼VS確認病歷號碼VS確認病歷號碼VS確認病歷號碼VS確認病歷號碼VS確認2.超音波檢查(需將發現記錄於病歷或打正式報告)病歷號碼VS確認3.氣管內管插管病歷號碼VS確認4.脊髓穿刺(需於病歷記錄操作過程及發現)病歷號碼VS確認5.治療區重症(不穩定)外傷病患診療,包括TraumaBlue病歷號碼VS確認6.中央靜脈輸注管道,包括LargeBore病歷號碼VS確認7.心臟整流術(cardioversion)或體外心臟節律器(pacing)病歷號碼VS確認8.Cystofix插入病歷號碼VS確認9.胸管插管(需於病歷記錄操作過程及發現)病歷號碼VS確認10.關節脫臼復位病歷號碼VS確認11.骨折半石膏固定病歷號碼VS確認12.骨折石膏固定病歷號碼VS確認13.縫合(顏面及複雜性傷口,需於病歷記錄操作過程及發現)病歷號碼VS確認14.診斷性腹膜腔灌洗(需於病歷記錄操作過程及發現)病歷號碼VS確認15.心包膜穿刺(需於病歷記錄操作過程及發現)病歷號碼VS確認16.逆行性膀胱或尿道攝影病歷號碼VS確認17.斷指(趾)截短(shortening)病歷號碼VS確認18.觀察區、重症區、加護病房處置事項反應代碼:A改變診斷B改變重要治療或處置C改變對策(disposition)D其它日代碼病歷號碼原有診斷處置情形及意見19.其他操作訓練效益評估佳尚可差無意見與主治醫師接觸及溝通的機會主治醫師教學的意願主治醫師教學的能力急診學術活動內容與安排對您快速確立或複審診斷技巧及學識的效益對您處理眾多病患能力的效益對您處理重症病患能力的效益對您處置對策技巧的效益對您醫病關係(溝通)技巧的效益急診的工作負荷太重剛好太輕最佳指導醫師:1.2.較差指導醫師:1.2.建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总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中医住院医师培训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大纲。一、培训对象(一)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二)从事中医住院医师工作的往届本科毕业生。(三)具有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其他的中医住院医师。二、培训目标经过规范化培训,使培训对象达到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条件所规定的中医主治医师水平。三、培训年限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培训五年。往届本科毕业生按其毕业年份及临床工作实际水平参加相应年度的培训。非本科毕业的中医住院医师,按其取得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年份及现有知识和能力,比照相应各届本科毕业生的要求确定年限。四、培训内容和方法(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原则上按二级学科进行培训,参照目前中医院科室设置情况,现阶段暂设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咽喉科、推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骨伤科等11科。(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注重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的补缺培训,同时重视医德医风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临床实践、专业理论以及医古文、专业外语、计算机应用等。(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在岗实践训练,主要在科室负责人和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进行。整个培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科基础培训,时间为三年。培训对象参加本学科及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临床工作训练,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本诊断、治疗技术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同时,学习有关的医学理论和专业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巩固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成为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工作的住院医师。第二阶段为专业定向培训,时间为两年。在第一阶段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培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学科临床工作的各种技能,继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使培训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