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计划(收集)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收集)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doc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收集)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收集)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2021届中考数学复习计划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三备课组九载寒窗,决胜于百天之内,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要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复习计划。一、复习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要求、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习重点。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和近期的思想状况。3.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二、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三、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实际,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重要数学思想方法。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2.适当进行题组训练。五、具体时间安排与复习内容(一)、第一阶段(3月15日——4月30日):基础知识专题-----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2、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第一轮的复习要过关的知识有:如①计算问题如有理数的计算,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分式的计算,②解方程问题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二元一次方程的求解。③函数问题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④解直角三角形,⑤几何证明问题,⑥概率问题这些都是中考必考的部分,也是得分点,要通过课堂检测或作业来反馈.提高得分率。配套练习以《中考指导》为主,中考指导书即当书又做作业本尽量少用笔记本,书后的练习就做在书上,不够的用纸贴,事前要准备好.每节课时间的安排:即老师讲和学生的时间练习各沾一半.要加强课堂上的反馈,让学生上黑板做,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上黑板,这是老师掌握的第一手情况,及时纠正查缺不漏.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5)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7)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8)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二)、第二阶段(5月10日——6月1日):中考重点题型突破-------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