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教案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灯笼教案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doc

灯笼教案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灯笼教案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芍药山中学教师备课专用纸姓名:陈广明年级:八学科:语文课题名称灯笼计划课时共1课时备课日期2021年3月19日授课班级八、1八、2本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教学重点品味本文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教学思路设计朗读法和点拨法。品味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教学导入有些事,如一阵清风,过去了就过去了;有些事,逝去了,便成为永恒;而有些事,如散落在记忆深处的珍珠,永不褪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今天,我们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看灯笼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二、文题解读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知识卡片灯笼灯笼是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作者档案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与红》《北极星》《忘年》等文集中。吴伯箫从小因受家庭熏陶,又加之天资聪慧。吴伯箫人如其文,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吴伯箫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笔耕,以其精美的散文作品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三、疑难鉴赏展台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试着讨论分析并说明理由第一部分(第1~2段):指出自己喜爱灯笼,领起下文。第1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第2段末尾的句子有何作用?总结自己和灯笼的关系,领起下文。灯笼和祖父有什么关联?祖父晚年去城里说事,回来晚的时候,“我”和长工李老五带着灯笼去接他,到家时,家里的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第5段作者由灯笼想起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母亲嘱咐“我”打了灯笼照路;母亲在“我”上灯学回家后,接过“我”的灯笼,递给“我”消夜食品;母亲为“我”特别预备了小的纱灯。第8段回忆族姊远嫁的事情有何作用?由族姊远嫁时的辉煌景象想到现在族姊家的破落,进而想到代表身份地位的官衔灯,说明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回忆自己在纱灯上写字的事情,表现自己和灯笼的关联。表明自己也愿意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第二部分(第3~11段):写自己和灯笼的关系。第三部分(第12段):发表感慨。第10段提到宫灯有何作用?由宫灯联想到书中关于灯笼的描绘,说明灯笼的历史悠久。为什么作者希望灯笼上写的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四、主旨归纳本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文章结尾一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并评价。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