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外经贸财会》杂志2006年第3期FinancialManagement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财务管理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可实行月度预考核、季度兑现、年度清算的办法,并做到清算结果奖惩分明。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从而使经营者、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中,有些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存在以下误区:误区1:认为企业预算是经营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的工作。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业务部门必须准确开展并反映所有具体业务。误区2:认为企业完成了年度(分月)经营预算的编制,就基本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事实上,年度预??与实际存在偏差,许多业务还应进一步细分,必须进行月度全面预算管理,以确保完成年度预算。误区3:看到预算方案的数据能基本实现,便掉以轻心。预算的数据是计算出来的,经营成果是干出来的。当预算方案确定后,重要的就是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协调和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务实而持续、认真又细致的工作。各部门欲做好部门预算,就必须熟悉业务流程,分析业务现状,预测安排未来。总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必然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新局面。(责任编辑:吴迪)!浅议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孙康唐琪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惟一可控的,但在信用管理方面,我国的许多外贸企业和西方企业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外贸企业缺少信??管理意识我国的外贸企业很长时间内以出口量、创汇额为追求目标,忽略用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考核企业效益,增加了信用风险。据统计,我国外贸企业选择以信用证作为结算方式的比例达到70%,坏账比例为5%,而美国企业采用信用证结算的比例为20%,其坏账比例仅为0.25~0.5%。在我国全部逾期未收境外应收账款中,拖欠3年以上的占10%,1年以上的占30%,半年至1年的占25%,半年以内的占35%。一般而言,逾期拖欠时间越长,应收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坏账的可能性越高。应收账款拖欠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对交易全过程缺少科学、规范、有效的信用管理意识及管理政策。二、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组织缺位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导致相当部分的企业没有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在为数不多的建???了信用管理部门的外贸企业中绝大部分是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正是由于信用管理部门的缺位,导致了外贸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对于客户的信用档案的建立以及授信额度的确认和信用中期的管理都没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外贸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监控往往由财务部门执行,一方面财务部门缺乏信用评估和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介入到信用管理中往往已经处于事后的追账阶段,由于缺乏前期的信用评估和中期的债权保障,造成财务部门的追账效率也比较低。三、信用风险的转移和保障意识薄弱为了控制客户的信用风险,外贸企业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工具,转移风险也是信用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很多外贸企业缺乏风险转移意识。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其承保的出口额仅占我国出口额的3??,投保企业不足出口企业的8%。四、外贸企业信用管理人才缺乏信用管理,是企业规避风险的19《对外经贸财会》杂志2006年第3期8FASB发布以公允价值报告的选择权征求意见稿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6年1月25日发布了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将赋予公司对某些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报告的选择权。在这一选择权下,公允价值的任何变化将被包括在收益之中。这项准则意在降低由于现存会计准则不同所导致的收益处理的复杂性。建议认为,公司可以对在契约基础上选择的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但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它们在不同的计量属性下的价值。而且,建议要求公司提供附加信息,来帮助投资者和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更加容易的理解这种计量对收益的影响。(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工商大学刘欢提供)有效手段,也是树立企业信用形象的重要举措。信用管理的建设需要专业人才,相对于西方国家超过百年的信用管理经验和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我国的信用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就落后了许多,这使得我国的许多外贸企业的信用管理建设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针对我国诸多外贸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需要建立健全以下机制以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一、树立全程信用管理意识,应对国际贸易发展需求外贸企业只有从自身出发,树立全程信用管理意识,才能有效地降低信用风险,扩大经营规模。纵观近几年国内所提倡的"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双链条控制方案信用管理"等模式,其本质都在倡导从事前、事中、事后3个阶段全程控制信用风险,通过对200家建立科学信用管理的企业的追踪调查显示: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