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开展校本教研的思考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向全面铺开阶段,如何加速教师成长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已是我们中小学刻不容缓的事情。校本教研不仅是大面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快捷方式。通过校本教研,中小学教师将能从苦教中解脱出来,从单纯的教学者发展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校本教研不仅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中成为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机制,而且也成为科研兴校,创建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校本教研的含义校本教研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主题,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载体而创设的一种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和谐文化氛围。校本教研的含义有三点:①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而临的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宗旨和主题,把研究课堂教学放在首位,从这点来看,它是一切为了学校,从而达到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②以学校教师及管理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共同探讨,积极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形成提升办学水平的最佳方案,从这点来说,它是一切都在学校之中,不能脱离学校实际;③校本教研要体现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老师参加教研活动过程中的质量和收获,从这点看它是一切为了教师。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现状进入课改以来,为了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2003年教育局先在小学试点开展,2004年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开,为此2005年3月教育局还下发了《关于建立我县‘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实施意》,2006年5月了市校本教研现场观摩会。校本教研的氛围已初步形成,但校本教研的开展很不平衡,总体来说是小学比初中好,城区比农村好。在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校本教研该如何开展,还是按过去的教研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二是知道一些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尽力开展了一些如集体备课、教师校本培训、交流研讨活动,但因不大清楚,效果不是很好。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1.学校要建立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教研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校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学术带头作用,使校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教师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挖掘、整合共享校内教育资源,营造一个科学、民主、求真、创新的教学研究风气。2.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方案目标定位要准,要在对全校教师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教师需求和本校实际制定目标;方案设计内容要实,达到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三者统一,有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教导处(科研处)教研组,备课组依照学校方案,根据职能和学科要求,制定本处室、本年级、本学科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计划要充分发扬民主,反复讨论取得共识。4.不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师摘录学习笔记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教学论文有明确要求,努力构建书香校园。5.教研组、备课组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检查五落实。主要内容如:研究新老教材的差异,寻求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提出本学科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开展课改实验研究课改前后,课堂教学提式考试命题导向之比较等等,总之内容和形式要不断创新,做到丰富多彩,不让让老师感到枯燥无味。。校本教研的几种主要形式1.集体备课,同伴互助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是对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分析,学情分析,商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每个教师都能实现最佳教学,根据我市泉江小学、万安实验小学等学校集体备课的经验,可概括成以下七个步骤:钻研教材。要求每位教师首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抓住重点,难点,领会、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目的。钻研教材一定要深刻、透彻,处理教材则要深入浅出。每位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都要写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备集体讨论。收集信息。教师在研究教材之后,还要不断完善、发展、深化自己的教学思路,因此,必须广泛查划资料,收集一些与本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信息,或者是一份教案,教学设计背景资料,作者简介等等,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使课程资源丰富,体现多样化、主体化的特点。中心发言。由主备课人提前一周召集本组教师进行交流,针对教学内容就教学目标定位,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对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作业设计等问题作中心发言。集体讨论,同备课组听取主备课人的发言后,根据自己钻研教材,收集信息的情况,对主备课人的发言进行充分讨论(时间每周不少于二节课),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出一条合理、新颖、有创意、可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