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2010201020102010年河南中招语文试卷综合评析新村一初中曹丽红2010年我校有93人参加中招考试,平均分为87.62分,优秀率为62.34%,合格率为99.79%,,最高分为106分,最低分为64分。从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整体情况比去年有了很大进步。一、命题特点及做题情况201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20分。整份试卷考试内容分四大版块,即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试题以《语文课标》为依据,题量适中,题型内容覆盖面广,注重语文性和人文性,7个小题共28分。第1小题选择题考查字音,得分率较高,失分主要是字音认读辨析不清。第2小题辨析字形,得分率很低,此题难度不太大,主要是学生对D项里“寒暄”的“暄”及“山清水秀”的“清”辨析出错。第3小题考查文学常识,是近几年没考的,失分率较高,部分学生对李白诗歌的浪漫风格了解不清。第4小题古诗文默写8分,与往年一样,都是课标提示范围之内的,学生得分较高,失分原因主要是记忆不清或写错别字。第5小题是根据语境填写语意连贯的语句,考查学生的语感能力,2分人均得分1分。第6小题是名著阅读考查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填写。此小题对初中生来说,难度系数颇大,一是由于应试教育课业负担重,名著阅读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其二是考题限制太严,要按照情节的先后顺序填写,学生即使看了《水浒》电视剧一些片断,但不是很系统完整的,能认定是其中一人的故事并记清情节的先后也很不易。因此答题很乱,得分率极低。第7小题是综合性学习考查题,其中又分两点来考,一是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二是以导游的身份写一段参观殷墟博物馆后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串联词,要注意两馆之间的联系并过渡自然,分值8分。学生作此题失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未看清题干两座博物馆“造型上”有何共同特点,而答非所问;二是没有遵照题目要求以“导游”的身份写,不注意两馆之间联系与承上启下的过渡,失分率也是很高的。第一篇是记叙类文章《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文章通过一节让学生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的作文课过程的叙述,呼吁我们要有一颗心,教育我们学会关心他人,先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该文比较适宜于对初中考生的阅读考查。5个小题赋分15分,抽样调研百人人均7.77分,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第8小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考查整体感知和语言概括的能力,失分原因主要表现在概括不够全面,说明大部分考生的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还比较差。第9小题联系上下文补写段首省略的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考查想象联想的能力,此题得分率较高。失分原因是有的考生没有把题目读明白,或没有联系上下文去补写,而是把问题加以说明。第10小题体会第13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是关于词语表达作用的考查,此题失分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考生不细心,答题不全面;其次是考生未能结合语境分别理解作答;其三是命题者命题不严密,在题干处“加点词语”前面若加上“两处”二字,这样题干表述既严密,又能提醒考生留神注意,也许就不会使考生失分那么严重了。第11小题⒁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是考查学生关于对过渡句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主要失分原因是审题不清,没注意“结构”二字而答在了其它方面,另外,评分标准过于严格,只答过渡祸承上启下2给1分。第12小题说说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的含义,原句是一个反问句,具有很强的呼唤作用,是考查关于重点语句的理解,也即文章主旨的领会,失分原因主要是理解不全面,一些考生往往有所忽略。第二篇现代文阅读是议论文阅读,是关于匠人和大师的阐述,通过对比论证,告诉人们要有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实践,个人和社会才能不断发展。4个小题赋分12分,百人抽样人均仅4.08分,得分率极低,出乎意料。第13小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议论文考查常规题,失分原因是这样的文章让初中考生阅读概括中心论点有很大的难度;其次是考生概括能力差,误把论述的对象“匠人和大师”的论题当作中心论点;其三是命题不够严密,有误导,很容易诱导考生从文中找中心论点,如果改成“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可能更明确,更有利于考生答题。第14小题考查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也属该种文体阅读的常规考查题得分相对较高。第15小题考查论据与观点关系的把握,即找出第④段中一个不恰当的事实论据并说明理由,此题得分率极低,主要原因是找不出不恰当的事实论据,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