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针灸治疗学感冒PPT.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实用资料】针灸治疗学感冒PPT.ppt

【实用资料】针灸治疗学感冒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针灸治疗学感冒优选针灸治疗学感冒ppt感冒又称“伤风”、“冒风”、“冒寒”是以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等为其主要特征的常见外感疾病。感冒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病情轻者称“伤风”;病情重者,且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的,称为“时行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包含:1.病因: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2.病机:邪犯卫表,肺卫功能失调。3.病性:外感疾病。4.证候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感受当令之气而病情轻者多为伤风、伤风感冒、冒风或冒寒。时行感冒: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症候多相类似者。常突然恶寒,甚者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全身症状明显,且可化热入里,变生他病。此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多。《内径》首先提出病因及主症。《素问·骨空论》“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是感冒辨证论治的基础。病名首出《仁斋直指方·诸风》“伤风方论”引《和局局方》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粘稠”。《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侯》有“时行病”之描述。直至《类证治裁·伤风》中才明确提出“时行感冒”之名范围普通感冒(commoncold)流行性感冒(Influenza)上呼吸道感染(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URTI))病因病机病机平素体虚气候突变起居失当劳累过度肺有宿疾诊断要点诊断要点—诊断依据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区别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感冒与温病(风温初起)的鉴别相关检查证治分型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气虚感冒阴虚感冒[治疗]临床常用方案一主穴:大椎(DU14)外关(SJ5)风池(GB20)合谷(LI4)列缺(LU7)辨证配穴临床常用方案二临床常用方案三针刺补泻法操作步骤2.其他治疗(1)拔罐法选大椎DU14、身柱DU12、大杼BL11、肺俞BL13,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2)刺络拔罐法选大椎DU14、风门BL12、身柱DU12、肺俞BL13,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3)耳针法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4)皮肤针对发热汗不出及项背疼痛者,沿背部督脉、膀胱经用皮肤针叩打,之后再拔火罐。(5)化脓灸选穴:足三里、悬钟方法:涂抹蒜汁(或芦荟汁)后,上置艾炷点燃,局部起泡为度。预防感冒法:感冒针灸切入点针灸治疗感冒以初期介入疗效最好,一般在感冒初期有流涕、喷嚏、恶寒等前驱症状,这是正邪交争的初期阶段,针灸可发挥优越的疗效,此时应用灸法、刺络拔罐等方法,可迅速发汗祛风,缓解症状。针灸能较好地调节体温中枢,因而对感冒的发热有退热作用。由于针灸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有利于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感冒症状。尤其是拔火罐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火罐的负压,使人体产生淤血,出现自体溶血现象,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增强网织内皮系统功能,走罐的方法更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有利于发汗解表。但当感冒出现并发症如肺炎、支气管炎等时,要进行针药结合,以防病情进一步加重。另外,针灸预防感冒也是重要的优势,尤其是体虚感冒可长期针刺或艾灸足三里、大椎二穴,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1、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配穴:头痛加太阳、印堂;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发热不高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轻浅风与寒合—风寒证病程较短,3~7日即可痊愈。主穴:大椎、风府、风池、风门、合谷”“热病汗不出而苦呕,百会主之。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目前临床上灸法主要应用于风寒感冒和感冒的预防,但《千金翼方》载:“诸烦热,时气温病,灸大椎百壮,针入三分写之,横三间寸灸之。诊断依据上述特点与现代针灸治疗感冒的主要选用大椎、风池、风门、合谷等穴基本吻合。主穴:大椎风池肺俞合谷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针灸大成》载:“伤寒汗不出:风池、鱼际、经渠、尺泽、二间。证候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选穴上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阳维脉相关穴位为主。大椎、曲池、外关、列缺可做为治疗感冒的基本腧穴,其次应根据病因病机,随症加减穴位。咽喉肿痛者加少商点刺出血,或加鱼际毫针泻法。暑湿袭表加中脘、足三里和中健胃,化湿降浊;加支沟可通调三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