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与教学指南.docx
上传人:13****1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KB 金币:2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与教学指南.docx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与教学指南.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与教学指南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学期的历史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了解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基本的历史知识点,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最和意义并能简单分析历史现象。二、新旧教材对比变化本学期历史教学内容将按照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内容涵盖史前时期,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崩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孕育统一与民族交融等重要历史时期和事件。2024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和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百家争鸣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新增)第8课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活动课第21课活动课: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新增)活动课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学史方法(新增内容)(一)如何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二)如何掌握历史纪年法(三)如何阅读历史地图通过教材目录可知,教科书依然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内容,这与历史教学中强调时间线索的重要性相符合。教科书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南北朝时期的广泛主题,这与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的要求相一致。通过不同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与课程标准中培养历史思维和理解的目标相符。通过活动课和学史方法,教科书鼓励学生从考古发现中获取信息、掌握历史纪年法和阅读历史地图,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符合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教科书通过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以及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与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目标相吻合。教科书中提到的科技与文化内容,可与科学、艺术等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有所交叉,促进了跨学科学习。第一单元:描述的是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史前时期的内容。这个单元包括三课,分别聚焦于不同的主题: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介绍中国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北京人、山顶洞人,包括早期的人类如何生活、他们使用的工具、居住的地点以及他们的社会结构等。增加了郧县人、蓝田人的描述:增加了读图活动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这一课探讨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稻作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史前社会的结构和生活方式。这可能包括农业技术、作物种植、畜牧业的开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形成。增加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内容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课聚焦于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新增全部内容】、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新增全部内容】、远古的传说,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包括早期的政治组织、宗教信仰、艺术和文化等方面。它可能会讨论早期的城邦、王朝的形成,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为后来的中华文明奠定基础。2022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史前时期的基本面貌,了解对中华文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了解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它是如何促进早期文明形成的,进而促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增强文化认同感,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