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考点达标训练15-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考数学-考点达标训练15-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doc

中考数学-考点达标训练15-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点达标训练15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1题)1.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要再钉上木条()A.0根B.1根C.2根D.3根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的个数为()A.2B.3C.5D.13三角形中的有关线段及内角、外角的性质3.(2015·山东滨州)在△ABC中,∠A∶∠B∶∠C=3∶4∶5,则∠C等于()A.45°B.60°C.75°D.90°4.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中,正确的是()5.(2015·浙江衢州)如图,小聪与小慧玩跷跷板,跷跷板支架高EF为0.6m,E是AB的中点,那么小聪能将小慧翘起的最大高度BC等于________m.(第5题)(第6题)6.(2015·湖南常德)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________.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7题)7.(2015·浙江绍兴)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则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A.SASB.ASAC.AASD.SSS(第8题)8.(2014·广东深圳)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DEF,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无法证明△ABC≌△DEF()A.AC∥DFB.∠A=∠DC.AC=DFD.∠ACB=∠F9.(2015·浙江杭州)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AD平分∠BAC,点M,N分别在AB,AC边上,AM=2MB,AN=2NC.求证:DM=DN.(第9题)10.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O为边AC和DF的交点,不重叠的两部分△AOF与△DOC是否全等?为什么?(第10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第11题)11.(2014·湖南长沙)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DE,BE=CF.若AC=6,则DF=________.12.(2014·浙江杭州)如图,在△ABC中,AB=AC,点E,F分别在AB,AC上,AE=AF,BF与CE交于点P.求证:PB=PC,并直接写出图中其他相等的线段.(第12题)13.(2014·浙江台州)如图,F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一个动点,BF的垂直平分线EM交对角线AC于点E,连结BE,EF,则∠EBF的度数是()A.45°B.50°C.60°D.不确定,(第13题)),(第14题))14.(2015·江苏苏州)如图,在△ABC中,CD是高线,CE是中线,CE=CB.点A,D关于点F对称,过点F作FG∥CD.交AC边于点G,连结GE.若AC=18,BC=12,则△CEG的周长为________.(第15题)15.如图,已知∠E=∠F=90°,∠B=∠C,AE=AF,有下列结论:①EM=FN;②CD=DN;③∠FAN=∠EAM;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16.已知P是Rt△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分别过点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Q为斜边AB的中点.(第16题)(1)如图①,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QE与QF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如图②,当点P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③,当点P在线段BA(或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eq\x(参考答案)1.B2.B3.C4.A5.1.26.70°7.D8.C9.提示:证△AMD≌△AND(SAS).10.全等,理由略.11.612.提示:证△ABF≌△ACE(SAS),得∠ABF=∠ACE,再证∠ABC=∠ACB,得∠PBC=∠PCB.图中其他相等的线段有BE=CF,PE=PF.13.A[过点E作HI∥BC,交AB于点H,交CD于点I,作EG⊥BC于点G,则易知EG=BH,∠BHE=∠EIF=90°.∵E是BF的垂直平分线EM上的点,∴BE=EF.∵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上一点,∴点E到BC和CD的距离相等,即EG=EI.∴BH=EI.在Rt△BHE和Rt△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