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辛亥革命》为例.docx
上传人:13****1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MB 金币:2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辛亥革命》为例.docx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辛亥革命》为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辛亥革命》为例《辛亥革命》是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的教学内容,笔者设计这节课时,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情为基础,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为导向,从全新的角度解读辛亥革命,从而转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思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学情是做好课程设计的前提。笔者研究高中与初中教材内容,发现初中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分三次课对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做了详细讲解,因此学生在初中已经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从深层次认识到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及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局限性。鉴于此,笔者在对《辛亥革命》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内容做了大胆地取舍,对难点、重点问题做了详细讲解,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熟悉的内容只做简要的讲解。为了让学生从宏观上更为全面地把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笔者采用史料实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课程设计如下: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简单勾勒辛亥革命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想起初中所学知识,为这节课的内容学习提供一定的基础。二、不同阶级的救国道路探索(一)展示关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救国道路探索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图片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内容,知道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探索的失败具有时代必然性,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农民阶级先后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因为其阶级局限性均以失败告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结果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慷慨就义,这场改良运动宣告失败。(二)地主阶级救国道路的探索设计意图:19世纪60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教师教学时可提问学生:为什么在20世纪初会有另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从而导入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这些内容学生在初中并未学习,但和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做重点讲解。材料一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席卷全国各地各民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1900年底惠州起义)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孙中山《建国方略》设计意图:通过呈现上述材料,教师可提问学生,为什么20世纪初清政府还要再进行一次自救运动?然后提示学生自己研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材料一反映了民变次数多,说明清王朝阶级矛盾尖锐;研读材料二时要注意20世纪初前后国人对革命派的态度,即从“诅咒谩骂”到“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甚至“扼腕叹惜”,从而总结出清政府陷入困境的结论。材料三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设计意图:教师提示学生观察三组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第一幅图片展示的是教育方面,清政府鼓励海外留学,而图片上留学生与革命派的领袖孙中山合影说明新政客观上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第二幅图片展示的是编练新军,采用新式的武器和新的编制,新军中最具实力的是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第三幅图片展示的是政治方面,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十三人组成的内阁中,满人九人,而其中满人皇族又占七人,所以被称为“皇族内阁”。教师可提问学生,清末新政除了这三幅图片所体现的内容外,还有哪些其他内容,同时提醒学生研读教材相关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内容建立系统的认识。通过小组探究与学生讨论的方式,根据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内容与影响来谈谈对托克维尔这句话的理解,从而过渡到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探索上。虽然这部分内容初中没有涉及,但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背景,所以教师要重点讲述。教师总结: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种瓜得豆,本想巩固自身统治,反而却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进而加快了清政府灭亡的速度。清政府的自救没能救自己,更谈不上救中国。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探索的救国道路都失败了。20世纪初,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就落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之路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辛亥革命的过程,方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内容杂多,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在上节课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好预习,把不明白的问题报给课代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