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镇痛药: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镇痛时病人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镇痛药(广义):阿片类镇痛药——作用CNS(成瘾,麻醉镇痛)解热镇痛药——作用外周(镇痛弱)局麻药抗抑郁药缓解特殊疼痛的药等(如卡马西平等)镇痛药分类(按作用机制):阿片受体激动药部分激动药其它镇痛药第二节阿片受体激动药阿片:罂粟未成熟果桨汁的干燥物,含20多种生物碱,公元16世纪已被广泛用于镇痛、止咳、止泻;含20多种生物碱,按化学结构分为:菲类:吗啡和可待因,镇痛作用。异喹啉类:罂粟碱,松弛平滑肌。海洛因【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作用(1)镇痛镇痛强大,各种疼痛有效,慢性钝痛>间断性锐痛,对神经痛效果差,消除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镇痛持续5h。(2)镇静、欣快作用改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嗜睡,欣快感。(3)抑制呼吸作用显著,频率和潮气量↓(呼吸慢而浅)急性中毒:频率3~4次/分,致死主要原因。机理: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合用酒精、催眠药、麻醉药,加重呼吸抑制。(4)镇咳:强大,抑制咳嗽中枢(延髓孤束核)临床不用,可待因替代。(5)缩瞳:针尖样瞳孔(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为中毒特征,有诊断意义。(6)催吐:兴奋延脑CTZ,恶心、呕吐。2.平滑肌(1)胃肠道平滑肌(止泻或致便秘)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张力↑,蠕动↓,甚至痉挛。导致:①胃排空延迟:胃和十二指肠张力↑蠕动↓②食糜通过缓慢:肠张力↑回盲瓣和肛门括约肌张力↑。③抑制消化液分泌:食物↓水重吸收↑,粪便干燥。④抑制排便反射(中枢):便意迟钝。(2)胆道平滑肌:收缩奥狄氏括肌,胆排空↓,胆内压↑,致上腹部不适甚至胆绞痛—阿托品解痉。(3)其它:输尿管平滑肌和膀胱括约肌张力↑——尿潴留收缩支气管平滑肌——诱发或加重哮喘(哮喘禁用)抗缩宫素作用(↓子宫张力)——抑制产程(分娩禁用)3.心血管系统(1)扩血管:(阻力、容量血管)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机制:①抑制交感中枢②促组胺释放(2)升高颅内压:抑制呼吸,CO2蓄积,扩张脑血管,→颅内压↑。4.其它:如抑制免疫,①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②减弱NKC(自然杀伤细胞)作用;③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HIV)”诱导的免疫反应,吸毒易感染HIV。【作用机制】吗啡(阿片类)激动阿片受体(与μδκσ亲和力、活性不同),激活了脑内“抗痛系统”,阻断痛觉传导,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60年代:兔第三脑室注入微量吗啡——镇痛70年代:证实体内阿片受体接着发现:脑啡肽能神经元释放脑啡肽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及吗啡肽等约20种与阿片类药物作用相似的肽,统称为内源性阿片肽。提示:脑内有阿片样物质—内源性阿片肽(脑啡肽)与受体结合,形成体内镇痛系统。疼痛:痛刺激→感觉N末梢→释放谷氨酸、P物质→接受N上受体→传入中枢(疼痛)内阿片肽(吗啡):→激动感觉N突触前、后膜阿片受体,Ca++↓;突触前膜:谷氨酸、P物质释放↓突触后膜:超级化干扰痛传入中枢。吗啡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则可能是通过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阿片肽而发挥作用的。而脑啡肽可能通过抑制感觉神经末梢释放一种兴奋性递质(P物质),从而干扰痛觉冲动传入中枢。Pain阿片受体及内源性阿片样活性物质的作用:(1)受体密度较高的部位如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都是和疼痛刺激的传入、痛觉的整合及感受有关的神经结构(与镇痛有关)。(2)受体密度最高的边缘系统以及蓝斑核(与镇静以及对抗焦虑,紧张等作用有关)。(3)中脑盖前核受体(与缩瞳有关)。(4)延脑的孤束核受体(镇咳、呼吸抑制、中枢交感张力降低有关)。(5)脑干极后区、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肠肌受体(与胃肠活动有关)。【应用】1.镇痛:抑制各种疼痛,易成瘾,仅用于剧痛(外伤、烧伤、术后、晚期癌等剧痛)胆、肾绞痛——配伍解痉药心梗剧痛——吗啡兼镇静、扩血管(需血压正常)。2.心源性哮喘:系左心衰致急性肺水肿治疗:强心苷、氨茶碱、吸氧外,i.v吗啡有良效。机制:(1)吗啡扩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2)镇静利于消除焦虑、恐惧情绪(3)抑制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缓解急促浅表的呼吸3.止泻:消耗性腹泻(阿片酊)。【不良反应】1.治疗量: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呼吸抑制等。2.耐受性和成瘾性(戒断症状)成瘾的治疗:动物、临床发现,停用7天脱毒。停药期间戒断症状严重,常用替代疗法帮助脱瘾(可用成瘾轻的美沙酮、二氢埃托啡等,连续6-7天,基本脱毒)。3.急性中毒(量大)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诊断意义)、呼吸抑制、BP↓、尿少紫绀、体温↓,最后死于呼吸麻痹。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