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备课.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8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备课.ppt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备课.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自“有效教学”的理念进入我们的教学课堂后,“教学是否有效”不再以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为指标,而是更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好不好。课备得好坏,应以能否促进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学生得到有效发展为根本,否则即使教师的课备得再周详,再合乎模式,书写再工整也只能称之为“低效备课”。因此,我认为只有课前进行“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备课的模式如下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理念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五、教具和学具准备六、教学过程(课堂中教师的具体实施)1、导入(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要灵活多样)2、探究新知3、课堂演练4、课堂作业5、课堂小结6、教后感7、板书设计怎样备好课教学目标的确定,个人认为以下二点很重要:1、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2、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四、教学重点、难点突出重要的、主要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突破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点,这是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准则。也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几个要点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同化——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3.把握好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二)突破难点的主要策略1.把握好重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课前的精心准备,为教学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知识的“共同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知识的“连接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破知识的“知识的演变点”。(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六、教学过程(课堂中教师的具体实施)(一)导入(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要灵活多样)课堂导人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如果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教师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故事导入法、启发诱导法、悬念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朗诵导入法、实验导入法。不管运用哪种导入法,最重要的是在导入时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探究新知(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要充分体现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1、以旧引新法2、启发式分析法3、思维激活法4、师生合作法5、情境教学法6、谈话教学法天平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利用天平的知识去教学解方程。解方程X+5=15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教学法等等,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究,不断摸索,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为教学服务。(三)、课堂演练(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以学生为本,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堂练习,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准备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的线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尝试练习,能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要体现出:基本题、变式题,开放题等练习题。(四)、课堂小结简明扼要,体现知识要点。(五)、教后感主要写本节课教学的成败,写出自己的教完本节课的感想。2、几分之几的认识几分之一:像是分数几分之几:像也是分数3——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分数线4——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结论: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总之,备课既是为了教师的教,更是为了学生的学,体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焕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