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数列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的广东省高考题在数列一章都会考查了一道填空题和一道大题,小题一般较易,大题一般较难。分值约点总分的10%-12%,而数列的一种表示形式——通项公式,在求数列问题中尤其重要。等差等比数列已经讲过,但综合应用起来则变得困难,而数列与其他知识的结合、探索性问题、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题型中,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是有必要的。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所任班级是高三文科班的普通班,女生占班内人数的三分之二且大多基础差,比较乖巧但思维就不是很灵活,对数列有莫名的恐惧,而男生大多对学习热情不高。公式会记但是不能灵活运用。三、教学目标1、通过激励——讨论——归纳——总结,使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推导过程。2、在得出求以上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总结发现公式的应用。3、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变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教学重点通过解题训练分析规律和方法的归纳总结五、教学难点观察、联想、归纳、总结的思想六、教学方法激励——讨论——发现——归纳——总结七、教具多媒体或小黑板式方法的总结。八、教学过程设计问题引入:大家回忆一下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又是怎样表示?师:这节课我们专门针对如何求通项公式进行的习题课,请看下面的题目。一观察法:1、已知数列的前几项,试写出其一个通项公式。1)2,4,6,8,10,2)4,6,8,10,3)2,4)2,--规律:找准项与项数的关系,才能观察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二、公式法1)等差数列中,,,求通项公式。2)等比数列中,,,求通项公式。规律:熟练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最重要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方法的基础。三利用与的关系求。练: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求。例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求。练: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n+2,求。规律:已知数列前项和,则(注意:不能忘记讨论)四、叠加法练:(1)等差数列中,,求?(2)已知数列中,且有(n≥2),求?例2已知数列满足,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大家观察一下例2和(2)两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呢?从这两题中我们可不可以总结点什么呢?(思考,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练:已知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公式。1,2,4,7,11,规律:,数列中,首项为如果(常数),则数列是等差数列,且。如果“变数即f(n)”(n≥2)时,且{f(n)}成等差(比)数列可用叠加法求通项公式。五、构造等比数列法有些数列本身并不是等比数列,但可以经过适当的变形,构造出一个新的数列为等比数列,从而利用这个数列求其通项公式。例3设数列的首项,,(1)证明: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变式:设数列的首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规律:已知,,令,展开并变形后和原式对比求出k即可七、小结:1、规律推导的思路和联系。2、规律的结构特点。3、常用方法:累加法,构造等比数列法。(提出问题再次激励学生去探索)八、课后巩固练习:1、在数列中有,求?2、已知数的递推关系为,且求通项。3、已知数列{}中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