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与民俗及翻译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英汉习语与民俗及翻译学习教案.ppt

英汉习语与民俗及翻译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xuésheng)课堂演示Warm-upExercises汉语习语与民俗及翻译课堂作业课后作业Students’Presentation3AfterPresentation1.我们宿舍里没有穿衣镜,饭厅门口倒是有一面。每当我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连衣裙,我就禁不住暗暗地想往镜子里瞧瞧自己。但总是在要去瞧的时候就感到特别(tèbié)不自在而踉跄离去——总是在关键的时刻打了退堂鼓。2.对每一个晴天丽日,对鸟语花香,我们的感触倍加强烈。平日呼吸轻松(qīnꞬsōnꞬ),吞食自如,走路毫不费劲,一夜安寝到天明,我们几曾回味过其中的乐趣?Doyouseetheglassashalffullratherthanhalfempty?Doyoukeepyoureyeuponthedoughnut,notuponthehollow?Suddenlytheseclichesarescientificquestions,asresearchersscrutinizethepowerofpositivethinking.(FromLiYunxing,2001)HaveaTry你很厉害,就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年轻(niánqīng)时,拍下很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是拍给自己看的。谁跑得最快?是曹操,因为说曹操曹操到。英汉习语与民俗(mínsú)及翻译CONTENTS1.习语的特征(tèzhēng)1习语的民族性习语是人民大众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们(rénmen)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传说故事、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环境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汉语习语因历史悠久而典故很多,包括(bāokuò)历史典故、历史典籍、语言故事、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如:1.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takemeasureswithoutattentiontothechangesincircumstances)2.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filltheseawithpebbles)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步出夏门行》(Theoldsteedinthestablestillaspirestogallopathousandli.)4.物换星移王勃《腾王阁序》(changeofseasons)1.2习语的民间性世界上各种语言(yǔyán)的习语都来自民间,因此,习语也就实实在在地反映民间五彩斑斓的生活。1.3习语的比喻性比喻是习语中主要的修辞手段,大部分习语利用(lìyòng)恰当的比喻,使语言形象化。如:2.习语与节日(jiérì)民俗2.1汉语习语与中国节日(jiérì)民俗2.1.1和春节有关的习语春节是年节民俗中最广泛的一个节日,“一年之计在于春”,“百节年为首”,因此春节的庆祝(qìngzhù)方式也最为隆重。和春节有关的习语有很多,如:吃饺子、放鞭炮、拜年、贴春联、门神、年画、团聚、守岁等习俗有关。又比如中国习俗中的倒贴“福”字,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暗记要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人家在天亮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得知后令御林军将此一家人满门抄斩。马皇后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láifǎnɡ),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理,随下令放了这一家老小。从此人们便将“福”字贴倒,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2.1.2和中秋节有关的习语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自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因此在汉语中也就出现了许多与“月”有关的习语。如: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yuèbing)摆得全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明月今宵多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八月十五月正圆,瓜果石榴列满盘又如: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摸秋:习俗,月夜(yuèyè)偷摘他人田园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人发现,可早得子。2.1.3和清明节有关的习语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封赏所有跟随他逃亡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封赏,并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母亲出来,谁知大火将其母子烧死,为纪念放火这一天,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