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初中化学小班化中考复习深度备课.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9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南京初中化学小班化中考复习深度备课.ppt

南京初中化学小班化中考复习深度备课.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期末监测的试题特点3.关注过程性,重点考查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加强考查思维的开放性和知识的迁移运用,体现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结构三、期末监测中学生的典型错误及归因分析12.(得分率:0.51)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白藜芦醇(C14H1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C.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个数比为14︰12︰3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15.(得分率:0.22)A和B可发生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之和都是12g。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值可能为20.(得分率:0.60)二氧化碳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体。(1)甲同学利用右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①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Ⅲ中烧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观察到装置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关闭K,装置Ⅰ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Ⅰ的优点是▲。分析:本题改编自2013年南京中考第24题。[学生答题的典型错误](1)①错写成“密度小”;“不可燃、不助燃”只写其中一点;化学方程式中漏写“↓”,或错写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书写错误。②现象叙述不完整,漏写“固液分离”、“反应停止”等现象;优点错写成“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等。(2)乱写步骤,或漏写必要步骤。[教与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教材上的基本实验讲解不够细致,有关实验改进的拓展较少。(2)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过关。[下阶段教学建议](1)研究教材,加强实验教学。(2)研究近几年南京中考试题。(3)读题的认真度及答题的完整度要强化。(4)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强化。21.(得分率:0.61)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1)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5000t含氧化铁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以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右图,酒精灯b的作用是▲。【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m(冷却到室温称量)。【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查阅资料】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③【进一步实验和得出结论】①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②该小组同学将黑色固体粉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紫红色固体析出,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为▲。其实,进行如上图所示实验后,若测得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m为▲g,也能得出这个结论。【反思与评价】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应作的一处修改是▲。1.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说,双基仍有缺失(例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的意义),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例如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工业生产流程的分析)。2.从题型的角度来说,多选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得分率偏低,说明平时教学中对这些题型的训练不够到位。3.从答题技巧的角度来说,时间分配不合理,审题不够仔细,简答题答不完整,计算题格式不规范且计算能力较弱。4.根据2014年南京中考“过渡方案”,本次监测化学考试时间缩短为60分钟,学生普遍不太适应时长的变化,觉得时间较紧,后续教学需要加强定时训练。五、后阶段教学建议5.充分利用《课程标准的教学解析和实施建议》这一教学资源。必须从评价的视角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抓住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的合理解读。6.充分利用《自主学习与测评》这一教学资源。在新课教学中要用其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中考复习中还应回头研究其中的经典题、易错题、新课教学中未来得及讲的题,并注意结合近几年的各地中考题,加强变式训练。7.坚持使用导学案。在区里提供的导学案的基础之上,要根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