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聚焦新课堂——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讨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杨玉东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软信息、多判据的复杂分析过程一.注重软信息二.判据多样化三.四元复杂分析一.注重软信息的叙事式研究1.从工程式研究到文化生态的整体研究60年代前60-80年代80年代后条件—结果过程—结果课堂生态整体关系的研究关系的研究关系的研究黑箱统计灰箱研究学习质量湮没师生缺乏理论有意义教学互动深度环境支持60年代以前,条件—结果关系的研究以课堂为“黑箱”,把教师条件与学生学习做大样本相关统计。美国的考尔曼报告由于使用这种方法,得出错误结论:学生在校学习成就与教师无直接关系。这导致了教育部政策偏差,认为教师教育、资格考核并非必须。这种黑箱统计、混合处理的方法,湮没了师生互动中个别影响的因果关系。60-80年代,过程—结果关系的研究研究者进入课堂观察,以课堂为“灰箱”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例如:①教师效能发挥的基本条件(教学活动组织化、师生间语言沟通、有效使用反馈)②高效能教师的一种有效程序(小步子呈现材料、小步子指导学生训练)这种研究依赖于学生测验(刚性指标)、以单个外显的教学行为作根据,是工程取向的研究,缺乏理论的深度。80年代后,课堂生态整体关系的研究注重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全面关注课堂学习质量的研究格局:★学生学习质量★有意义的教学(接受、活动)★环境支持(学校组织、外力影响)★学习:如学生认知与教学媒介的研究从单纯语言表征到语言与表象两种符号表征系统同时参与从强调知识点到知识网络、图式的构建,认知表征系统关系的精加工、聚类、概括认知组织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提高到认知策略以此为基础的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认知情感观念、需要、动机等心理倾向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障,这点逐渐得到认同学生高质量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课堂重建的核心★教学:如教师认知与决策的研究斯腾伯格:内容知识、实践知识、将可利用知识用于实践的策略知识L.舒尔曼:原理规则的知识、特殊案例的知识、将原理用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知识特征效率特征斯腾伯格:监控执行过程、节约认知资源洞察力特征或自动化、再投入到更高水平斯腾伯格:选择性编码、联合、比较,创造性解决问题研究教师专业内涵及其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判断和决策智慧成为要害问题★环境:如课堂生活与外界环境间关系的研究关注人和环境、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持续交互作用其特征是将课堂置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将教学参与者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认知等不可观察的过程也视为重要的研究资源通过外界环境改善学校组织能力提升,形成教师专业共同体,才能全力指向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案例:纽曼“真实智力活动和真实教学”的标准①高层次的思维②深层次的知识③课堂外的联系④实质性的对话⑤积极的社会支持这种研究把课堂看作是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既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作认知方面的深入研究,又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对课堂的生态现象进行分析,揭示了注重软信息的意义和价值。2.从等级量表评课到叙事式课例分析◆在我国,文革后到80年代(甚至到现在)主要采用等级量表评价课堂教学青浦实验的启示:指标等级软信息等级判据聚类分析教师序号1345791213212223272830323326111415181920313536292610348161724250.8740.7540.436名教师权重分配方案的模糊聚类分析结果——《学会教学》,P145.加权平均会失去评价的个性和特点软信息等级判据的五个终判函数图——《学会教学》,P159.人工智能模拟:尚处于浅层次阶段◆从90年代后,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逐步开始采用课例分析的方法定量和思辩方法以叙事式为特征的软信息评价方法例如:《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上海教育,1999年5期《一堂几何课的现场观察与诊断》——上海教育,199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