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医护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医护心理学是医学、护理学与心理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内容将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阐明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和机理,寻求人类战胜疾病、保持健康的心理途径,为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与心身相关的辩证观点和科学方法,同时提供恰当的临床技艺和合理的养生保健措施。二、课程简介医护心理学包括四个模块。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概念,阐述心理实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意志、注意、人格等基础知识和理论,为第一模块。结合到临床,阐明心理卫生、心理应激与调节、心理障碍、心身问题等,为第二模块。临床干预的措施:心理评估、心理疗法、心理咨询为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结合护理专业,阐释病人的心理、医患关系、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护理等。三、课程目标本课程3学分。课程学习量,以高中文化背景和大专一年级基础课程基础为参考,一般学员学习需要54学时。学员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将能够在一般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三个层面上把握课程内容。“一般了解”层面强调“知道”,即对学习内容的回忆,使用的行为动词有列举、说出、描述、辨认、回忆、指明。“掌握”层面强调“领会”,即对学习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使用的词有解释、归纳、阐述、识别、叙述、区别、列举、举例说明。“重点掌握”层面强调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使用的词有阐释、说明、给出。三个层面的内容如下:1.“一般了解”的内容包括,心理学与医护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现象的概念,感知觉的概念,错觉,记忆与思维的概念,解决问题的阶段,表象与想象的概念,想象的种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模式,思维的特性与种类,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的发生与发展,意志的概念,注意的生理基础,意志过程与认识和情绪过程的关系,人格的概念与特征,能力的概念,气质的类型,动机的功能,心理卫生的概念及简史,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胎教的基本方法,应激的概念,心理应激的模式,心理障碍的概念,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的区别,心身疾病的范围,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心理评估的概念,常用的心理测验及评定量表,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心理疗法的概念,心理治疗的分类,心理治疗关系的建立原则,对心理治疗师的要求,心理咨询的概念,心理咨询的方式,不同对象的心理咨询,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一般病人与特殊病人的心理问题,医患关系的概念,心理护理的概念。2.“掌握”的内容包括,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般脑科学的研究方法,感觉和知觉的概念,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模式,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与两极性,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意志行动的基本概念,注意的分类,注意的概念和注意的品质,气质的概念,性格的概念及特征,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应激引起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的衡量标准,神经症的临床表现,人格障碍的分类,性心理障碍的分类,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心理评估的概念与常用方法,影响测验准确性的因素,智力测验与人格测验中的相关内容,心理治疗三大学派的常用方法,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心理咨询的手段,病人的求医行为,医患关系的两种形式与水平,心理护理的目标,不同年龄、不同状态及各科的心理护理要点,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良好的心理品质。3.“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医护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和观点,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的实质,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知觉的特征,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记忆的概念与种类,记忆过程的保持与遗忘规律,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情绪的三因素学说。情绪与情感的作用,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意志良好及相反的品质,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气质的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性格的结构,动机的冲突类型,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及标志,心理卫生的概念与意义,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与标准,心理应激的概念,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如何调节心理应激,心身疾病的概念,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心理测验的分类方法,信度、效度和常模的概念,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原则和应具备的条件,心理治疗的概念和性质,心理治疗原则,心理治疗三大学派的基本理论,心理咨询的手段,心理咨询的意义,病人角色的变化,医患关系的模式,心理护理的概念、原则和主要程序,培养良好医护人员素质的原则。本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明确教学的具体要求,本课程以教学目标的形式书写教学大纲,目标以外的内容不做考核要求。四、教学方法学生借助多种教学媒体以自学为主。教科书为主媒体教材,电视、计算机等为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