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压力事件的冲击与复原.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0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灾难压力事件的冲击与复原.ppt

灾难压力事件的冲击与复原.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災難事件的特性(2)無法掌控由於大部分災難影響的層面廣,造成各方面損害的程度嚴重,通常是超出任何個體所能掌控,當人們嘗試去控制它時,反而會覺得無力。(自我評量題目第1題,詳細內容請見課本P.322)(3)超乎平常的經驗災難的發生通常是受創者第一次經驗,沒有以往相似的經驗,應變措施通常貧乏且不足,造成的傷害也不少。(自我評量題目第1題,詳細內容請見課本P.322)(4)長期的生活變動災難所造成的傷害不容易回復,形成的問題也較長,對每個受創者而言產生了慢性壓力,所需耗費的精力增加.造成的心理困擾也就增加。(自我評量題目第1題,詳細內容請見課本P.322)二.災難事件的流行率依據對創傷事件的界定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創傷事件的中終身流行率約在40%~60%,而DSM-IV對壓力源準則的界定更為寬鬆,其終身流行率則均在80%以上,而天然災難事件的終身流行率約15~20%。歷次創傷事件流行率的調查均發現明顯的性別差異,男性遭遇創傷事件的比率稍高於女性。創傷事件的發生並不是隨機的現象,某些特定的群體是高危險群;在調查衡鑑的方法上,利用單一問題所得到的終身流行率通常較多項目列表的方式來的低三.災難與創傷-暴露程度的劑量效果影響災難創傷後身心反應與災後適應是由多重因素所決定,但最初的決定因素卻是創傷事件的本質與嚴重程度。創傷後身心症候群的原及風險因子包括兩部份:1.暴露於壓力源的程度或嚴重度,可由下列因素決定,例如壓力強度,生命威脅程度、身體傷害以及失落等。2.創傷暴露當下,受創者對迫近危險傷害的知覺。(自我評量題目第2題,詳細內容請見課本P.324)評估創傷暴露程度,最簡便的方式是以距離發生災難、創傷事件中心的遠近來界定創傷暴露程度。總言之,災難創傷暴露動的客觀評估主要包含兩部份,一是「生命威脅的程度」﹔其次是「生活破壞的程度」。創傷暴露程度的評估應該需要再添加受創者對災難創傷暴露的主觀評估,也應包括受創者主觀決之災難創傷事件對個人生命威脅的程度,以及個體主觀覺知創傷事件的嚴重程度兩部份。(自我評量題目第2題,詳細內容請見課本P.324~325)第二節災難事件的衝擊一.災難訊息處理的衝擊-強烈情緒經驗與創傷記憶的形構(一)創傷當下的反應-強烈的情緒經驗災難事件通常是在人們沒有任何準備下突然發生,大部分人們均是第一次經歷如此慘烈的大型災難。面對突發性的危險威脅,有機體的因應機制必須立即應對,創傷當下反應主要就包含相互交雜的三部份~1.可觀察的行為或症狀2.情緒的認知經驗3.心理歷程或功能(自我評量題目第6題,詳細內容請見課本P.325~326)(二)創傷記憶的形構創傷當下的強烈情緒經驗,雖可強化其與災難相關線索間,制約學習的連結,但卻會損害亦是的記憶歷程。壓力經驗時的情緒強度也是關鍵所在,研究發現中等的情緒強度,可有效的增強記憶,但其劇的情緒強度,卻會損傷記憶。(自我評量題目第6題,詳細內容請見課本P.326~327)災難創傷事件是極端的壓力經驗,因舞它對災難事件記憶的影響是負向,創傷受創者就經常出現兩級的創傷記憶,一方面出現強度滿載的再經驗症狀,另依方面卻也出現戲劇性的失意現象。受創者經常會出現兩種不同面向的記憶困擾:(1)受創者會一再非意願性的出現顯明且充滿強烈情緒的創傷侵入記憶(2)完整抽取特定的創傷記憶卻是有困難的,意圖回想的創傷記憶通常是片斷且組織混亂。(自我評量題目第6題,詳細內容請見課本P.327)二.外在環境的衝擊-環境變動壓力與外在資源損失(一)災後的慢性壓力環境(二)災後外在資源的損失三.內在世界的衝擊-基本信念的崩解與心理資源的損失Janoff-Bulman認為個體建構出的內心世界,其核心的基本假設/信念主要包括三部份~1.良善的世界2.有意義的世界3.有價值的自我(自我評量題目第6題,詳細內容請見課本P.330)(二)基本信念的崩解與確證(三)內在心理資源的流失第三節災難事件後的身心壓力反應二.災難事件後的核心反應(二)其他災後心理病理現象第四節災難事件的防治與復原歷程一.緊急救災處置二.高危險群的篩檢:以家庭為觀照單位三.臨床處置與社區的培能重建災後醫療衛生教育重建的總目標,其主要概念是~建設健康社區的目標,需要不同專業領域的整合~Lewisetal提出的社區諮商模式正好可以提供我們概念性的架構來從事心理衛生工作的附件與推展,其基本假設包括~(1)人們面對懷境的亞歷時,可能產生的負面向效果(2)社區諮商的目標在於培能,同時提升系統與個人層次的改變(3)多層次助人的取向,更廣泛且系統的助人取徑(自我評量題目第4題,詳細內容請見課本P.340)(4)多元文化諮商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