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对新课标化学实验创新与探讨PPT文档.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8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优选】对新课标化学实验创新与探讨PPT文档.ppt

【优选】对新课标化学实验创新与探讨PPT文档.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化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设计探究实验的目的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由于家庭实验真实、直观、安全、易做、有趣,学生通过做家庭实验能获取知识、获取技能、发展能力。方法二:将一段绕成螺旋状的长粗铜丝,置于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呈红热状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掘开展家庭实验?教师首先要做好家庭实验的计划工作,实验之前,从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的安排到所需药品仪器的安排都要有全面的计划,应向学生明确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要点、观察实验的方法和重点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应做好家庭实验的过程指导工作,要详细地审查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检查计划的药品用量是否适当、操作顺序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对于一些学生难以预想的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要提前向学生说明;最后要及时反馈,每次家庭实验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交流,认真做好记录。有的实验装置简单,有的实验装置复杂;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加强实验,激发兴趣,是搞好“实验探究式”教学的起点。3.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新能力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家庭实验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应该先通氢气,后加热。化学新课程中所倡导的化学实验问题,应“有探究价值”。4、发展学生的发现和提出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中特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7、开放性原则: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开放环境。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的组织形式、课题内容资源等都呈开放的状态。8、循序渐进原则: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都很有限,循序渐进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采取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探究→学生尝试探究→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自主探究的渐进过程。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1.探究物质性质例如:当学生遇到探究性实验“探究镁的性质”时,学生几乎是无从下手。怎样让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成功地迈开他们探究实验的第一步呢?为此教师就要演示探究实验如何开展,下面是老师精心为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探究性实验——镁的性质(1)提出问题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可能有什么性质?与铁、铜等常见金属的性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作出假设(猜想)(3)制定实验方案观察镁带的外观,试试看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用砂纸打磨镁带,它的外观有什么变化?用打磨好的镁带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看看它是否能导电。取一段打磨好的镁带,用坩埚钳夹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当镁带开始燃烧时,移到石棉网上方,让它继续燃烧,观察燃烧的现象和燃烧后产物的状态。取另一段打磨好的镁带,放入食醋中,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4)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作好记录。(5)分析、归纳、证实或否定猜想(6)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镁的性质有当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感受探究的过程的同时,一边填写实验报告。在边观察、边模仿、边参与、边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感知了探究性实验。2、学生尝试、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学生在感知了实施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一般过程以后,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实验中的某几个环节,例如: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操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教师都要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仔细批改,及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他们在基本操作时的规范性、观察实验的方法、实验现象的记录等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提供帮助。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加深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和实施水平2.探究实验条件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不同的现象或不同的产物。如铁的吸氧缓慢氧化。将小片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剪成宽约2cm,长3cm~4cm的网片,去掉上面的石棉放入锥形瓶里,加入少许稀盐酸,除去铁锈,露出光亮的铁丝,倒去盐酸,加水冲洗,再加入少许饱和食盐水,塞上单孔塞。如图3所示,3min~5min后可见在玻璃导管中形成一段液柱。说明铁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形成负压,产生液柱。图3实验装置3.探究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甲:用一个塑料袋抓紧,赶跑袋中的空气。然后在教室里松开手,张开袋口在教室里跑一圈。当塑料袋鼓满时,扎紧袋子。这样我就捕捉到了我班级教室里的空气。学生乙:拿一个针筒,先把栓塞向前推,排尽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