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 论述.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心理学简答 论述.doc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教育心理学二、简答题1、教育新课改下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2)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教育独特的教学风格。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中学生观察的发展经历了由被动消极的观察向主动自觉有目的的观察过渡的过程。(2)观察更具有持久性.初中阶段是学生注意稳定性迅速发展的时期。女生注意稳定性发展较早,但较缓慢;男生发展较晚,但更迅速,学生的意志力和自我调控能力都有了显著增强。(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对细节观察的感受性逐步提高,对比事物的正确率逐步增加,对事物的抽象程度逐步提高,观察的精确性和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4)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5)中学时期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4、中学生思维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在整个中学阶段辩证思维仍滞于形式逻辑思维(3)对问题情境的思维有质的飞跃(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5、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有哪些?(1)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2)情感两级性明显,中学生的两极性表现得尤为强烈,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转化迅速(3)情感不断深刻(4)情感逐渐稳定(5)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6、中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有哪些?(1)意志行为的目的性不断提高(2)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3)喜欢模仿、善于模仿(4)意志行为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5)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7、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信念和世界观是动机体系中最核心的成分。(2)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3)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4)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5)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自我教育的过程。8、影响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因素:a生理因素b认知水平c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d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9、中学生价值观的四个特点:第一,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兼顾第二,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第三,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公利、效率关系第四,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10、如何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第一,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第二,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第三,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11、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思维有了预计性。(3)思维的形式化倾向。(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5)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12、教育训练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1)以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的智能(2)用结构---定向教学理论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3)以“动脑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智能(4)以工具性强化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智能。13、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有:道德认识上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开始形成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世界观开始萌芽;品德情感日益丰富且易激动;道德意志发展迅速;初中阶段是良好道德习惯形成的时期。14、高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高中生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2)高中生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年龄特征。(3)高中生道德行为表现出特有不稳定性15、如何对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矫正?: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动机;促进步两品德行为的转化;引起内心震动,转化思想认识;运用集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考虑学生差异,运用教育机智;合理运用奖惩。16、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1)兴趣:第一,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第二,要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善于利用学生的间接兴趣(2)成就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曾提出过成就动机理论(3)归因:维纳提出归因理论,其理论依据是控制源理论(4)“交往”动机: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17、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策略)?(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为辅(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6)注意个别差异18、教师如何在教育中提高迁移?(1)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2)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3)教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