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3.视觉评价(píngjià)方法道路(dàolù)透视图二、道路平、纵线形组合(zǔhé)设计(二)平、纵线形(xiànxínɡ)组合设计要点:2.直线(zhíxiàn)与纵断面的组合断背曲线的改善(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bìmiǎn)的组合纵断面上:避免能看到纵坡起伏(qǐfú)三次以上。3.平曲线(qūxiàn)与纵断面的组合//平、竖曲线重合,如果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线的顶(底)点位置(wèizhi)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时,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外观。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平竖曲线顶点重合,且平包竖。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zuìhǎo)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bǎochí)均衡竖曲线(qūxiàn)半径过小,长度过短平曲线半径(bànjìng)过小,长度过短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么另一方就不要形成多而小。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liǎnɡɡè)以上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线含有两个(liǎnɡɡè)以上平曲线,看上去非常别扭。/③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qūxiàn)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yuèmù)的。注意避免“暗凹”组合。④平、竖曲线(qūxiàn)应避免的组合跳跃④平、竖曲线(qūxiàn)应避免的组合在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计成直坡线,避免(bìmiǎn)设置短的、半径小的竖曲线。避免(bìmiǎn)在一个平曲线上连续出现多个凹、凸竖曲线。平、竖曲线半径都很小时不宜重合;此时(cǐshí)应将两者分开,把二者拉开相当距离,使平曲线位于直坡段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第七节纵断面设计(shèjì)方法及纵断面图一般情况下: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坡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一般最小值特殊(tèshū)困难情况下:方可用极限最小值。有条件时:宜采用表4-20规定的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半径。(五)关于相邻竖曲线(qūxiàn)的衔接反向曲线: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héhuǎn)过渡,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时,这段直坡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3s行程。当半径比较大时,亦可直接连接。JD5R=Ls=2.标注高程控制点: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⑧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yīnsù)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JD5R=Ls=3.试坡:根据(gēnjù)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精度要求: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tiáozhěng)到10m的整桩号上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0.000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7.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bànjìng)、计算竖曲线要素1.设置回头(huítóu)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huítóu)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huítóu)曲线地段下宜设竖曲线。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但特殊(tèshū)大桥为保证纵向排水,可在桥上设置凸竖曲线。3.小桥涵(qiáohán)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qiáohán)处出现“陀峰式”纵坡。4.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道路与道路交叉时,一般宜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规定。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jiānjù)地段不大于5%。三、纵断面图的绘制(huìzhì)/END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fēngfù)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感谢您的观看(guānk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