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ppt
上传人:15****92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8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水体富营养化..ppt

水体富营养化..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体(shuǐtǐ)富营养化1971年的某一天早晨,日本濑户内海的渔民正要出海打鱼,忽然(hūrán)发现了一种奇妙的景象:海水在一夜之间由蔚蓝色变成了赤红色,好像是在海湾上铺了一块硕大无比的红地毯,一时间,消息不胫而走,附近的人们都来观看这闻所未闻的奇景,有的人还赞不绝口,为自己大开眼界而高兴。殊不知,这并不是什么奇景,而是一场灾难。没过多久,海风带来阵阵难闻的恶臭(èchòu),死鱼大批漂向岸边,这时,渔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的生计完了!这就是海洋的灾难(zāinàn)----赤潮!而在中国(zhōnɡɡuó)赤潮的情况是1998年,渤海,赤潮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pínɡfānɡɡōnɡlǐ),范围遍及辽东湾,造成经济损失约5亿元以上现象都是我们(wǒmen)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水体富营养化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shuǐmiàn)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我国湖泊(húpō)富营养化的现状我国五大淡水湖水体中的营养盐以大大(dàdà)超过氮磷富营养化发生浓度。中型湖泊的氮磷已接近或超过富营养化(fùyínɡyǎnɡhuà)发生浓度,同时这些湖泊滞留时间较长,水体浅,所以大部分湖泊已进入富营养化(fùyínɡyǎnɡhuà)状态,部分水体已达严重富营养化(fùyínɡyǎnɡhuà)水平,如滇池、洱海等世界(shìjiè)海域富营养化分布图一、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超标一般来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为20mg/m3和300mg/m3,就可以认为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fùyínɡyǎnɡhuà)的状态。富营养化(fùyínɡyǎnɡhuà)问题的关键,不是水中营养物的浓度,而是连续不断地流入水体中的营养盐的负荷量,因此不能完全根据水中营养盐浓度来判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据研究,如进入水体中的磷大部分以生物代谢的方式流入时,则贫营养湖与富营养湖之间的临界负荷量是:总磷为0.2~0.5g/m3年,总氮为5~10g/m3年。总之,对发生富营养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远大于氮的作用,磷的含量不很高时就可以引起富营养化。三适宜(shìyí)的温度一外源污染源大多数情况下,氮主要通过面源进入水体,磷主要通过点源进入水体。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农业施肥经流失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大量施用(shīyòng)化学肥料造成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化肥施用量已达1亿t,施用化肥水平比世界化肥施用水平高出2.6倍,而施肥利用率仅有30--50%的水平,大量氮磷成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磷的主要来源是家庭洗涤剂的使用,其磷的污染强度约占总的磷污染负荷的50%左右。内源污染源底泥及沉积物兵哥出品(chūpǐn),必属精品。3影响水体的溶解氧富营养水体的表层,藻类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从空气中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气,因此表层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但是,在富营养湖泊深层,情况就不同:首先,表层的密集藻类使阳光难以透射(tòushè)入湖泊深层,而且阳光在穿射过程中被藻类吸收而衰减,所以深层水体的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限制而减弱,使溶解氧来源减少。其次,湖泊藻类死亡后不断向湖底沉积,不断地腐烂分解,也会消耗深层水体大量的溶解氧,严重时可能使深层水体的溶解氧消耗殆尽而呈厌氧状态,使得需氧生物难以生存。这种厌氧状态,可以触发或者加速底泥积累的营养物质的释放,造成水体营养物质的高负荷,形成富营养水体的恶性循环。5、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某些优势藻类大量繁殖后能够分泌释放有毒性的物质,例如:不定腔球藻、微囊藻等可分泌有毒的藻青蛋白,能导致鱼类死亡,引起饮用此水的家畜肠胃消化系统中毒,产生疾病(jíbìng),甚至死亡。6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制水成本首先是在夏日高温藻类增殖旺盛的季节,过量的藻类会给制水厂在过滤过程中带来障碍,需要改善或增加过滤措施(cuòshī)。其次,富营养水体由于缺氧而产生硫化氢、甲烷和氨等有毒有害气体,而且水藻产生的某些有毒的物质,在制水过程中,更增加了水处理的技术难度。既影响制水厂的出水率,同时也加大了制水成本费用。7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湖泊水体中各种生物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一旦水体受到污染而呈现富营养状态时,水体的这种正常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扰乱,某些种类的生物明显减少,而另外一些生物种类则显著(xiǎnzhù)增加。这种生物种类演替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降低,破坏了湖泊生态平衡。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治理中十分(shífēn)棘手而又代价昂贵的困难问题---原因有三:内容(nèiróng)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