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731021课程英文名称:ThehistoryofChineseeconomics课程总学时:32讲课:32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经济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6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通过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历史,找出中国经济现代化、市场化发展变化的趋势、特征及其规律,分析其成功经验,总结其失败教训,从而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探寻今日中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渊源及其解决办法。(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历史上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应用经济学的能力,能够“以史为鉴”结合中国经济史的发展状况,深刻认识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寻求解决办法的能力。(三)实施说明经济史作为理论经济学的一个学科,其任务是要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说历史中的经济内容,既要防止以论带史,也要避免就史而史,要做到古为今用。讲授中围绕本大纲,凸显各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重点,完成各章和整个课程的教学任务,讲授、课堂讨论、思考题和作业均须联系当今现实。(四)对先修课的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以思考题准备课堂提问、讨论。作业采取小论文形式。思考题和作业均须联系当今现实。(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结合历史知识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当代经济问题的能力。3.成绩构成: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平时出勤、听课、课外作业、课堂讨论情况,课程小论文或综述报告等形式综合评定。(七)参考书目1.《中国经济史》,王玉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月2.《中国近代经济史》,严忤编,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89年3.《中国经济史》,陈勇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中国经济论》,周牧之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3月二、中文摘要该课程以经济学理论作为基本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找出中国经济现代化、市场化发展变化的趋势、特征及其规律,分析其成功经验,总结其失败教训,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厅P教学内容学时讲课实验上机1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22002[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22003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与主要制度安排22004古代社会的财政、货币与金融22005中国传统经济的特征与波动22006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22007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22008近代工矿业的发展22009第二产业的发展变化220010近代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度的变迁220011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220012中国现代的经济发展条件与战略选择220013计划体制下的国民经济220014转型中的中国经济440015[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分析2200合计323200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总学时(单位:学时):2讲课:2实验:0上机:0具体内容:1)古代社会的资源与环境;2)人口的增长、分布与流;3)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重点: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第2部分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总学时(单位:学时):2讲课:2实验:0上机:0具体内容:1)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及其成就;2)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制度与租佃关系人口的增长、分布与流;1)政府行为与中国传统社会农业经济的发展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重点: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第3部分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与主要制度安排总学时(单位:学时):2讲课:2实验:0上机:0具体内容:1)古代社会的工商业发展概况;2)手工业制度安排及其变迁;3)商业制度的变迁与市镇经济的发展;4)对外经济交流及其演变;5)重农抑商与工商业的发展重点: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状况以及制度安排,揭示这些制度形成、发展乃至衰落的必然性,使学生了解这些制度与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之间的关系。难点:中国古代工商业制度安排与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之间的关系。第4部分古代社会的财政、货币与金融总学时(单位:学时):2讲课:2实验:0上机:0具体内容:1)古代社会的财政制度安排及其变迁;2)古代社会的货币与货币制度;3)古代社会的金融与信用重点:中国古代财政、货币、金融制度的发展脉络,揭示这些制度形成、演变的特点,并通过分析这些制度,认识中国古代的国家行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