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备课教案(表格式打印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5.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备课教案(表格式打印版).pdf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表格式打印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丁塘镇希望学校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手册课计划备课时课型学课高正娉题5、草船借箭两课精读校希望完小人时个人调整意见及补充内容教该篇课文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是一个广为流传,学为人称道的故事。课文以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为大背景,内容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写清了诸葛亮草船借分箭的前因后果。文章语言精炼,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生动,人析物形象刻画也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教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学督、幔子、调度、水寨、擂鼓、呐喊、丞相”等词语。目标2.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重难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点教具学教学课件具准备教学设计个人调整意见及补充内容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谈话激趣,引导交流: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3.在“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名著?能说说理由吗?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指导学生发言。5.教师小结:老师最喜欢“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原因一《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原因二《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人性格尤为突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历史上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家、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了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原因三作者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罗贯中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原因四《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大闹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子龙单骑救后主、怒喝长坂坡、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7.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教师筛选整理有价值的问题。如:(1)谁用草船借箭?(2)向谁借箭?(3)为什么要借箭?(4)怎样借箭?(5)借到箭了吗?)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子。(2)做到“四到”:眼到、心到、手到。(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试着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记录小组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3.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的问题。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周瑜因妒忌而设下诡计请诸葛亮造箭,他的阴谋得逞了吗?从哪看出来的?(没有得逞,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