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知识点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讨(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意义:①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②意义:实施这一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2)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①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前,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②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过,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①斯大林认为,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消灭规律、创造规律。②斯大林指出,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他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①他指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②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③斯大林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④斯大林认为,价值规律是客观的,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作用存在两种情形:其一,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其二,是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3)斯大林对计划与盈利之间关系的认识①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制定、执行科学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避免破坏国民经济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物质损害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因此,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盈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盈利更多。高级盈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实践证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必不可少的手段。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1)“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过几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从1953年开始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苏联问题暴露,我国对苏联经验的态度由过去的“以俄为师”转为“以苏为鉴”。②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集中阐述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成果。(2)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3)协调比例关系: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要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但要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础,使我们更有力量发展和支援内地工业。(4)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关于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坚持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以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5)向外国学习:①正确对待外国经济,洋为中用,对于加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1)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这一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2)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毛泽东坚持了列宁关于利用商品交换巩固工农联盟的主张,坚持了斯大林关于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为社会主义服务。(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存在的原因: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