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遗传性疾病遗传病的分类:可按遗传物质的不同分为三类单基因病线粒体病分子病多基因遗传病体细胞遗传病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单个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病,符合孟德尔定律,发病率低,但表现型复杂。如先天性聋哑I型、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线粒体病:编码mtRNA、mrRNA及与细胞氧化磷酸化有关的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疾病。如帕金森氏病、母系遗传糖尿病等。分子病:由于合成生物大分子的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大分子结构或数量的异常所致的疾病。血红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血浆蛋白异常(血友病、肝豆状核变性)细胞受体蛋白异常(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酶蛋白异常(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多基因遗传病:两种以上异常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表型效应而起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体细胞遗传病:由于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如各种肿瘤、先天畸形等。染色体病:由染色体数目异常或/和结构畸变所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为多系统、多器官、表现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其遗传学异常关键部位在21q22,只有当这一片段呈三体性时,才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21号染色体的异常有三种类型。一、分型和发病机理(Typeandpathogenesis)⒈标准型:即典型21三体型,占95%。核型:47,xy(xx),+21机理:由于亲代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所致。多见于高龄妇女。⒉易位型:占2.5~5%有二种类型:D/G易位型:55%新生的,45%遗传而来。核型:46,xx(xy),-14,+t(14q;21q)G/G易位型:5%为遗传而来。核型:46,xx(xy),-21,+t(21q;21q)△平衡易位携带者:核型:45,xx(xy),-14,-21,+t(14q;21q)⒊嵌合型:占2~4%机理:受精卵在早期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21号染色体不分离,使胚胎体内存在两种细胞系:正常细胞系,21三体细胞系,形成嵌合体。二、致病因素(Pathogenicfactors)⒈妊娠时父母年龄放射线⒉诱发染色体畸变因素病毒感染化学因素3.遗传因素三、临床表现(Clinicalmanifestations)⒈特殊面容⒉智能低下⒊体格发育落后⒋伴发畸形50%伴有先心病,胃肠畸形、白血病及先天性甲状腺低功等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小儿。⒌皮肤特点患者手指斗形纹频率减少,而箕形纹增多,特别是桡侧箕比例高。小指常是单一指褶线。大约有一半患者出现通贯手,atd>60°。70%以上患者球区胫侧弓形纹。四、辅助检查(Subsidiaryexamination)⒈染色体检查⒉酶的检查:患者红细胞中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1)活性比正常人高约50%,白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亦增高。⒊免疫功能改变: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受抑制,胸腺因子水平、丙种球蛋白含量均下降。五、诊断及鉴别诊断(Diagnosi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诊断:临床表现,皮纹特点,染色体检查,早期普查初筛:测红细胞内SOD-1含量。鉴别诊断:呆小病特点:面容呈粘液性水肿;皮肤粗糙,头发干燥稀疏;血清T3、T4下降,TSH升高;甲状腺131I吸收率降低;染色体正常。六、预防(Prevention)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一、病因(Pathogenicfactor)由于基因突变引起酶的缺陷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引起高苯丙氨酸血症。分两种类型:经典型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占98%。非典型苯丙酮尿症(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或丙酮酰喋呤合成酶缺陷)占2%。二、遗传学特点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PAH基因定位于12q22—q24,国内已发现7种不同的PAH基因突变位点。三、发病机理(Pathogenesis)四、临床表现(Clinicalmanifestations)⒈神经系统智能发育落后、行为异常、肌震挛、癫痫发作。BH4缺乏者症状更重。⒉外貌皮肤、毛发、虹膜颜色变浅。⒊尿、汗有鼠尿味。呕吐、皮肤可有湿疹。五、诊断(Diagnosis)⒈Guthrie细菌抑制试验适用于新生儿筛查可疑病例:>0.24mmol/L(4mg/dl)⒉尿三氯化铁试验和尿2,4二硝基苯肼试验适用于较大儿童初筛。注意点:1)一次阴性不能排除本病。2)对新生儿诊断价值不大。3)特异性差:亦可见于其他类型氨基酸尿症患者。⒊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用于确定诊断及鉴别其他氨基酸、有机酸代谢障碍。正常值:0.06~0.18mmol/L(1~3mg/dl)患者:0.36~4.88mmol/L(6~80mg/dl)典型病例:>1.2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