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与展望李齐云.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6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与展望李齐云.ppt

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与展望李齐云.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一)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效果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和统计,1998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的投资规模,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达到2个百分点,2000年达到1.7个百分点,2001年达到1.3个百分点,2002年达到1.5个百分点,有力地启动了投资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2.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从1999年开始,财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支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促进了消费需求。3.加强对重要产业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4.从物价指数来看,到2000年4月连续32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已经全面止跌,并首次出现正增长5.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6.支持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7.丰富了宏观调控经验(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1.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近几年来,虽然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刺激居民消费,但整体消费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回升,主要是依靠政策的拉动。从消费结构上分析,1998—2000年,政府消费占比逐年增加,分别占20.4%、20.95、21.4%,1999和2000年政府消费分别增长9.53%和12.68%,而居民消费仅分别增长6.54%和9.10%,政府消费增长速度超过居民消费3个百分点。现存的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有限的能力,无法给予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造成的大量下岗职工以充分的保障,致使居民即期消费意愿不强的状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短期内还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产品供过于求和价格偏低、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总之,居民的心理预期没有明显改变。2.没有很好地启动民间社会投资,投资增长对国债依赖度过大。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2.1%,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增长了12.8%,而集体经济投资仅增长8.1%,个体经济投资增长了12.7%。从规模上看,集体和个体经济投资总和仅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10497亿元/36898亿元)。财政的投资应与行使公共财政职能相适应,不可能大规模投资于竞争性行业,也不能对它对其他民间投资的示范效应抱太大的期望值。3.国债资金的使用缺乏效率。一是部分国债投资项目缺少科学论证,项目选择不够慎重,资金到位不及时,配套资金不足,对扩大内需所起到的作用有限。二是国债投资项目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执行得不好,致使某些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没有保证。三是存在挪用和挤占国债资金现象4.财政风险有加大的趋势。1998—2000年累计发行国债11206亿元,整个“九五”期间债务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0%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没有权利发行公债,我国的债务风险完全由中央政府承担按照国际上公认的指标,国债依存度不能高于35%,国债负担率不能高于45%年份其实我国财政安全最大的隐患不仅仅是财政赤字和国债,更包括多年来所积累的各种财政潜在风险,它包括公共部门的债务负担和各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国有企业亏损(如粮食企业的转账亏损)、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大量不良资产、社会保障资金上的缺额、隐形外债、各级政府欠发工资等。据统计,1999年公共部门债券余额达到7324亿元,比1995年增加4969亿元,公共部门债务与财政收入之比由1995年的0.38∶1提高到1999年的0.64∶1,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4%提高到1999年的8.9%。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进一步加大了财政的风险,一方面减少了税源,另一方面使得国家财政亏损补贴扩大,尽管从账面上看,财政用于企业亏损的补贴在下降,但是实际上未补贴亏损额仍在继续扩大,1998年累计未弥补额达到7531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3年的11.9%上升到76.3%,这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的风险。国有企业亏损不仅拖累了财政,而且也拖累了银行5.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显现。第一,目前在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其他有价证券市场利率已经市场化,更何况国债目前采用的招标发行方法中利率也已市场化。这样随着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有价债券发行量的不断增加,国债发行的多少及国债利率高低肯定会影响到同业拆借市场和其他有价证券的利率,影响筹资人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到投资的高低。其次,虽然国债大比例用于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我国在安排国债资金使用上,往往要求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有配套资金,1998和1999年增发的21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就要求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配套等额的资金。最后,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巨大的存贷差,但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所以存在“惜贷”现象。民间投资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