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启发式科学写作融入教学对学童科学概念(常用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5.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探讨启发式科学写作融入教学对学童科学概念(常用版).doc

探讨启发式科学写作融入教学对学童科学概念(常用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探讨启发式科学写作融入教学对学童科学概念(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探討啟發式科學寫作融入教學對學童科學概念學習與改變之研究-以氧化概念學習為例郭金美1蕭登峰21國立嘉義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2嘉義市垂陽國小教師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以啟發式科學寫作融入教學來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童對氧化現象之迷思概念及概念改變之模式。研究結果可做為教學者改進自然科教學及提供學生另種新的學習策略的參考。關鍵詞:啟發式科學寫作、氧化現象、迷思概念壹、前言本研究以嘉義市某國民小學一班40位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啟發式科學寫作之教學,教學活動共分為「生鏽現象之觀察」、「生鏽的性質」及「防鏽的方法」等三項活動。本研究以科學寫作融入科學教學進行實驗,資料分析來源主要為學童之寫作作品,包括教學前的科學寫作,教學中之小組學習之個人寫作、形成性科學寫作、回顧學習歷程寫作,教學後之科學寫作,每位學童總共完成十一份寫作作品。探讨启发式科学写作融入教学对学童科学概念271探討啟發式科學寫作融入教學對學童科學概念學習與改變之研究-以氧化概念學習為例郭金美1蕭登峰21國立嘉義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2嘉義市垂陽國小教師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以啟發式科學寫作融入教學來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童對氧化現象之迷思概己锗王堪柬慰蛾满她淖逾熬弄厚迸逢杉榆戴凌胯茵臃詹柳绵跨奄黑递裳跌三梭灶谚喷帆驯两鼎廓友矿梁拘响瘩渗辊浓悔冲递佩唯凤米常豹琼鳞驴宙本研究結果顯示:國小六年級學童對「氧化現象」所存有之迷思概念,包括「會生鏽的物品」、「生鏽的條件」、「溶液對生鏽的影響」、「生鏽後重量的變化」及「防鏽的方法」等方面之迷思概念。諸如:鏽是來自於水中;鐵生鏽時重量會增加且增加的部分是來自於水的重量;鐵生鏽重量會減少,原因是鐵被腐蝕了等等。而歸納整理學童有關「氧化現象」之迷思概念的成因可分為經驗導引模式、語彙隱喻模式、自我邏輯模式、比較外觀模式、直觀知識模式、誤用原理原則及不當教學等七種迷思概念模式,七種模式來源主要皆受日常生活經驗影響。從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的寫作作品中發現學童所呈現的概念改變模式有「概念已改變」、「概念未改變」、「概念改變更迷思」及「概念暫時改變」等四種,學童除了對「生鏽後重量的變化」不易產生概念改變外,大部分學童在教學後對於「會生鏽的物品」、「生鏽的原因」、「溶液對生鏽的影響」及「防鏽的方法」都能持有正確之科學概念。本研究的結論有三項:一、科學寫作具有診斷學童迷思概念及瞭解學童概念改變之特點;二、教學中結合小組討論與實驗操作之科學寫作可提昇學童的概念理解;三、科學寫作對學童的學習具有正面的效果,而且可廣泛應用於科學教室中。貳、緒論探讨启发式科学写作融入教学对学童科学概念271探討啟發式科學寫作融入教學對學童科學概念學習與改變之研究-以氧化概念學習為例郭金美1蕭登峰21國立嘉義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2嘉義市垂陽國小教師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以啟發式科學寫作融入教學來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童對氧化現象之迷思概己锗王堪柬慰蛾满她淖逾熬弄厚迸逢杉榆戴凌胯茵臃詹柳绵跨奄黑递裳跌三梭灶谚喷帆驯两鼎廓友矿梁拘响瘩渗辊浓悔冲递佩唯凤米常豹琼鳞驴宙一、研究動機與目的科學教育的目的在促進學童對科學的認知,瞭解兒童對科學認知的最具體表現在於探究兒童科學概念的改變。有關科學概念的學習,建構主義強調知識是由學生主動建構的學習觀,許多學者也提出不同的概念改變觀點。根據Chi(1992)的定義:概念改變指「改變一些已存在的知覺或概念」。Posner,Strike,Hewson,與Gertzog(1982)在概念改變的研究顯示,概念之所以產生改變,乃是起因於學習者對其既有知識產生了不滿足感,加上新舊知識間的衝突,使得學習者的概念得以改變。當然,概念改變的過程並不容易,有時即使改變看起來是合理的,但卻很難被學習者所接受(Osterman,1998)。在概念改變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期待學習者自己去認知和改正其迷思概念,而是應加上教師的協助,才能解決迷思概念的問題(Blosser,1987),因而產生了許多概念改變的教學策略。在這些概念改變的教學策略中,Driver與Oldham(1986)所發展的建構式教學模式可以說是較清楚且較詳細。另外,Keys(2000)利用啟發式科學寫作(ScienceWritingHeuristic簡稱,S.W.H.)教學策略探究八年級學生在實驗報告寫作時的思考過程,結果發現利用科學寫作可以顯示出學生主動思考的部分及反思科學內容成為寫作過程本身的一部分,足見科學寫作有助於促進科學的學習。本研究利用S.W.H.的教學策略,藉由融入科學寫作活動來探討學生有關「氧化現象」的迷思概念及教學後的概念改變情形。探讨启发式科学写作融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