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任务型教学中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摘要:“任务型”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不仅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确立均以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各方面潜力为其重要的出发点,而且教学方案的制定本身就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关键词:任务型教学真实性任务趣味性任务任务设计国家教育部2003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在大框架下为我们规划了“任务型”教学方式的教学思想及表现形式,其《前言》中写道:“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近来备受关注。教师们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都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而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在任务型语言学习中,由于有完成任务的刺激和兴趣,学生使用语言和交际的手段和范围都大大地扩大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而大为提高。一、真实任务教学与传统教学法中把课堂活动视为任务,进行大量的无意义语言练习不同的是,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经近年来的几次修订,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初中教材内容几乎囊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从理论上讲,每一单元都可以用来作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话题材料。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宽狭和与学生关系的近远,有的单元内容较难从中确定话题或安排任务,有的材料容易确定话题但该话题较远地超出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的范围。如八年级上册UNIT7中有一任务安排,需要学生之间互相介绍三明治的做法,而实际上我们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sandwich是何物,所以对它的做法根本无从说起,而对中国菜的做法虽然了解,但却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地补充课外的相关词汇,如普通中国菜的做法,中文中煎、炒、蒸、炸该怎么说,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面对的事物,而不是一些不常见的国外食品。另外,课文中出现学生互相询问Whereareyougoingforvacation?How’stheweatherthere?How’sthepeoplethere?Whatareyoudoingthere?等之类的对话,在欧美国家,度假风气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兴盛,对他们的孩子来说,gooutforvacation是一件在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在我们国家,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大多数孩子几乎都没有了旅游的经历,所以出现了询问假期外出旅游的对话,只能根据自己从书本电视上获得一些城市信息,进行瞎编。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把外出旅游的对话改成互相询问家乡的一些风土人情的对话,这对学生来说,就生动形象多了,说出的对话也不再是根据课本生搬硬套,而有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任务型教学是语言意义和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不是单纯基于语言形式的教学。老师必须根据学生语言基础及社会文化环境,选择他们真实生活会遇到的话题。任务设计地真实,可以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学习语言。针对以上情况,国内众多学者也提出了“将国外任务教学成果实行中国本土化的转变”的理论,使学生真正获得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相关英语知识、文化、技能、情感态度等的能力,而不是在侧重语法的考试中得分不错,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中却束手无策。二、趣味任务教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任务教学考虑的出发点。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任务教学的关键是对任务进行界定,在学习任务中,学习那些词汇、那些语句结构等一般都有明确地呈现在教学内容之中,新教材中也根据这些学习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活动,但是,语句结构的单一,使得一些教学活动任务显得单调重复,学生一再重复该类对话,容易出现机械地背诵,而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七年级上册UNIT7,整单元中出现的学习任务就是关于询问价钱的句式,HowmuchistheT-shirt?学生在该单元每堂课的对话操练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个问句,第一、二堂课中,学生还能表现出兴趣和热情,相互询问,但到了第三堂课,这个句子就慢慢显现出其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降了下来,面对这种情况,我就在班级组织了一场真人时装秀,允许学生穿自己喜欢的服饰来学校,展示自己最漂亮、时尚的服装,同时在网上下载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品牌服饰图片,如adidas,nike等,标上价格,让学生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服饰,互相询问价格,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学习热情高涨,班级里,询问Howmuch的声音此起彼伏。因此,在设计教学任务中,我们教师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为出发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在那些十分乏